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中草药 > 

【雄黄】雄黄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佚名     时间:2025-05-07     浏览:687    

文章目录

一、雄黄的简介
二、雄黄的
三、雄黄的功效和作用
四、雄黄的副作用
五、雄黄市场


雄黄的简介


雄黄,是四硫化四砷(As4S4)的俗称,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通常为橘粒状固体或橙粉末,质软,性脆。常与雌黄,即三硫化二砷(As2S3)、辉锑矿、辰砂共生;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雄黄的



雄黄的功效和作用


【应用】


1、用于痈肿疗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雄黄有良好解毒作用。治痈肿疗疮,常与乳香、没等活血消痈同用,如《外科全生集》醒消丸,治湿疹疥癣,配等量白矾为散,清茶调涂患处,以增强收湿止痒功效,如《医宗金签》二味拔毒散;治虫蛇咬伤,可单用雄黄粉,香油调涂患处或用黄酒冲服。


2、用于虫积腹痛。本品有杀虫作用。可用于蛔虫等肠寄生虫病引起虫积腹痛,常与槟榔、牵牛子等驱虫向用。此外,亦治蛲虫病引起的瘙痒,可用本品与铜绿为末撒于处,或用雄黄粉、凡士林制成的纱布条塞于内。


此外,本品亦有燥湿祛痰、截疟作用,还可用于哮喘、疟疾、惊痫等证。


【配伍效用】雄黄配伍明矾:雄黄化淤消症;明矾清热消痰。二者均有解毒作用,相伍为用,共奏解毒化淤、清热消痰之功效,用于治疗淤血痰毒所致之腹胁痞块及蛊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两量,研未撒敷,或香油调敷。入丸散服,每次0.15~0.3g。


雄黄的副作用


雄黄的副作用一:有较大毒性


我们从雄黄的化学分子式As4S4 中可以看出其中含有大量的砷,这是雄黄的副作用的基本来源。所以一旦雄黄使用不当,进入人体后,释放其中砷化合物的毒性,人体内的酶系统便会失去活力,从而人体代谢功能、削弱中毒者的免疫系统,长此以往,便会有致癌风险。


雄黄的副作用二:加热之后会成为砒霜


研究表明,雄黄在空气中燃烧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砒霜,这一剧毒对人体危害极大,这是雄黄的副作用中最严重的一个。而中毒者的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者会出现抽搐、呕吐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因此致命;而在慢性中毒者,毒性会逐渐渗透到身体各处,最终引起癌症,导致病人死亡。


雄黄的副作用三:含雄黄的中成毒性依存


古人常说是要三分毒,特别是中成类物,虽然相比较西,中更易去除病根,但是它在人体内有较强毒素,且长期残留在人体内,这时雄黄的副作用便会找过来。通过对含有雄黄的中成(牛黄解毒片、六神丸等)进行研究发现,人体内的肝、肾、胃等关键器官均有不同含量的砷存在,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对人体是一种潜在隐患。


雄黄市场


市场上有以铅丹冒充雄黄,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雄黄


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呈深红色或橘红色,表面常覆有橙的粉末。其中颜色鲜红、半透明、有光泽的习称为“明雄”、“雄精”或“腰黄”,质量较好;全体质重,松脆易碎,断面粗糙,红色,明亮,研成粉末有细小结晶,手捻之有颗粒感;闻之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的蒜臭气,冷却后凝成红紫色固体。


伪品铅丹


系铅经过加工制成的橙红色或黄红色粉末,成分为氧化铅,与雄黄粉末外形极为相似,但无结晶,手捻之有细腻感,闻之气微,无特异的气味,味辛;燃之不熔,如将其放在火柴杆上燃烧,可见有密集的微小铅粒,燃烧时无火焰,不冒烟,亦无特异臭气。


现代理研究表明,将雄黄与艾叶、菖蒲等燃烧烟熏进行环境消毒,对金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与槟榔、阿魏、肉桂等配伍,有抗血吸虫作用,而伪品铅丹不具备这些功效,故不可代替雄黄用,如误用,不仅贻误治疗,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及后果,使用时要仔细辨之。

 
喜 欢

341

 
上一个:前胡的用价值
下一个:【山萸肉】山萸肉的功效与作用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