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滋补调理 > 

苏木怎么吃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4-25     浏览:286    

文章目录

一、苏木怎么吃
二、苏木
三、吃苏木有什么好处
四、苏木饮食宜忌


苏木怎么吃


1、苏木的用配伍有哪些


苏木配桃仁,能活血祛瘀止痛,治妇女经闭,血瘀腹痛及各种瘀血肿痛等;苏木配益母草,可治瘀血腹痛,产后恶血不行等;苏木配紫草,治痈疮肿毒;苏木配香附,活血行气,调经止痛,可用于气滞血瘀的腹痛,胁肋痛及妇女经痛等;苏木配川芎,活血消瘀止痛功效显着,常用于妇女血瘀症瘕,经闭腹痛及外伤瘀血疼痛,痈疽等症。


2、苏木的附方有哪些


治妇人月水不通,烦热疼痛:苏枋木二两(锉),硇砂半两(研),川大黄(末)一两。上,先以水三大盏,煎苏木至一盏半,去滓,入硇砂、大黄末,同熬成膏。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下半大匙。(《圣惠方》苏枋木煎);治产后气滞作喘:苏木、人参、麦门冬,水煎服。(《妇科玉尺》苏木汤);治产后血运,腹闷,气喘急欲死:苏枋木(末)二两,荷叶(炙)一枚,芍一两半,桂(去粗皮)一两,鳖甲(去裙[,醋炙)一两半。上五味,锉如麻豆大,以水五盏,藕汁一合。同煎取二盏,去滓,入红雪一两,分温二服,粥食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圣济总录》苏枋饮);治血晕:苏木五钱,煎水,加童便一杯,顿服。(《陆川本草》)。


3、苏木有哪些食用方法


3.1、黑豆苏木饮


材料:黑豆100克,苏木10克,红糖适量。做法:将黑豆100克、苏木10克同加水适量炖至黑豆熟透;去苏木入红糖适量溶化。养生功效:奔放能补肾活血。主治肾虚血瘀型高泌乳素血症;症见失调,闭经,不孕溢乳,烦躁易怒。


3.2、黑豆仁苏木粥


材料:黑豆100克,益母草30克,桃仁10克,苏木15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做法:将苏木、桃仁,益母草用水煎煮30分钟,取液500毫升,再将黑豆、粳米加液和适量水,煮至黑豆粥煮熟,加红糖即可服食。养生功效:主要治疗血瘀型,皮疹色紫并见结节或囊肿等损害,舌质黯红或有瘀点,脉弦涩。


苏木



吃苏木有什么好处


1、对循环的影响


苏木水煎醇提液能显着促进微动脉血流,促进微动脉管径的恢复。苏木能降低冠脉阻力,增进冠脉流量,减慢心率。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苏木有显着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及IL-2活性,并呈量效关系。苏木可提高机体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对DNCB所致DTH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体液免疫低下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形成有增强作用。


3、对血液的影响


苏木能显着降低血液黏度。对于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苏木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4、中枢抑制作用抗菌作用


苏木煎液(10%)对金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作用较强,效价均达1:1600(纸碟法及试管法)。浸、煎剂对白喉杆菌、流感杆菌、副伤寒丙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作用显着,对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及肺炎杆菌等亦有作用(试管法和平板法)。


5、抗炎抗惊


本品所含巴西苏木素有抗炎作用。巴西苏木素、苏木精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水煎剂有镇静、抗惊厥作用。


苏木饮食宜忌


1、不适合服用苏木的人群有哪些


怀孕期间的女性不适合服用苏木,同时血虚无瘀的患者也不适合服用苏木,避免身体出现副作用。


2、苏木的副作用


我国的传统文献认为苏木本身是不带有毒性的,而现代科学研究也是维持这一观点。不过专家通过实验发现,若是服用常规剂量的苏木也有可能会导致肠胃出现不适反应,而且大剂量服用则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毛病,这点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


3、其他


苏木泡水喝的功效其实是比较多的,例如生活中制作以及盛放这种中材最好不要使用铁器,避免性发生改变。另外,若是产妇的产后恶露以及排出干净,以及血虚腹痛的患者最好是不要服用苏木,这样会导致产妇的健康受到影响。若是平时发现自己的大便不实,那么这类型的患者也不适合将苏木泡水服用,避免大便异常情况加重。

 
喜 欢

123

 
上一个:炮姜怎么吃
下一个:蒸鸡蛋羹的热量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