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谈陈氏太极拳“吸行一线、呼走两极”-邓付凤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1-15     浏览:567    


数年之前,我的陈氏太极拳师傅曾向我说起“吸行一线、呼走两极”之论,经数年习练始渐解其义,今将本人心得,演释说明,兼论述与其相关之呼吸,供太极拳同好参考。




一、何谓“呼走两极”




太极行拳走架中,呼为开为发,明指发劲以呼气为之,“呼走两极”为内气之运行方向,指呼气时,顶劲气往上走至百会,相对一股气下沉至会阴,此二股气在同一线上造成上下对拉。以外形而言,此上下对拉即一般所言脊柱之拉拔长,亦即身躯拉长运动,以内气而言,即“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故“虚领顶劲”与“气沉丹田”实为一体,二分而为一,不可分而论之。




既言呼吸,应采取逆腹式呼吸还是顺腹式呼吸呢?笔者练太极拳之初即配合练习吐纳、导引,动作皆配合呼吸。我以为逆腹式呼吸法偏于养生气功武术气功则配合顺腹式呼吸法为主。腹式呼吸仍以松静自然为原则,平时练功腹部即“松圆”,发劲瞬间腹部“实圆”,上下对拉拔长。发劲完成后,立即回复“松”之状态,然此处之“松“非松垮之松如蛇曲状,实仍应保持此线之直,只是不紧,即“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外形表现“立身中正”不偏不倚。




二、何谓“吸行一线”




“一线”指何而言?即百会穴与会连成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垂线,上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即在此线上完成。吸行一线之相交点在腰间(外形),命门穴与肚脐连成一线与百会、会阴连线相交,此点约在丹田(如果丹田是一个圆球)上部,吸气时,上下气汇聚于此“吸行一线”是也,呼气时由此上下对拉,所以它是丹田式的腹式呼吸。吸气时向脐――命门四围平均涨起,呼气时由上述交点,下走会阴(气沉丹田)上走百会(虚领顶劲)。




如何掌握百会――会阴一线,其外形要领,以马步为例:身体正直,微收小腹,两足平行站立,两脚外缘与肩同宽,先屈足踝关节,再屈膝关节,膝微外开正对足尖,胯关节垂直往地面沉坐。姿势正确时,以手摸背脊命门以下至骶骨皆平直,无凹凸现象;下颔微收,使百会穴上悬,此时百会穴、会和两脚跟连线的中点在一条线上。




已故燕京拳家马国兴先生对“百会、会阴一线”有更深一层的描述:“百会穴下过会至两腿足中间到地面,是名‘虚中’又名‘弓弦’,即太极,是中的‘中轴’,此中轴将自身前后左右中分,即‘形用半’的基础定矣!”“百会、会阴,一阴一阳,上下垂直遥遥相对,表明身弓蓄势,已备子午垂直轴线确立。……丹田气海即在此中轴线上。丹田的纯阳之气,乃能上至百会,达神舍;下到会阴,通精所”




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和庆喜在《耍拳解》文中曰:“何为‘中正平圆’?即在用功时的身法要像太极图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上自百会、下至会阴,形成一条直线。运动时,以手平衡姿势运转,前后左右皆以中心线为界,不得超越。步以走圆,身以行圆。”




百会、会阴一线实又历经“上丹田”(两眉正中入内三寸)、“中丹田”(两乳间脐中入内约二寸)、“下丹田”,习者不可不知其重要性。“下丹田”即俗称“丹田”,其位置说法纷纭,有脐下一寸、脐下二寸四分、脐下三寸之别,家师对丹田之叙述,似较精确:“丹田指脐下三寸(关元穴)与命门穴两点连成一线,与百会、会阴竖直连线之交点,即下丹田之中心点。”




三、何谓“八面支撑”




记得以前央视体育频道曾播放过一部纪录短片,陈小旺老师返乡指导陈炳拳师时说:“打拳要八面支撑。”武氏太极拳宗师郝少如也说:“以腰为中心的气势范围。……气势的边缘离中心愈远,则气势愈大。气势要由精神来支撑。精神能支撑八面,气势才饱满而不萎屈;反过来,气势又须包围精神,才能使精神不外漏。达此要求,气势便臻圆满,神气始能鼓荡。”亦即练拳要讲究气势,势势八面支撑。




上述之“八面支撑”以腰为中心,吾意以为,八面支撑应以百会、会阴为中轴线,如以点而言,则应指前述丹田中心点为中心的一个大圆体,要体会八面支撑,习者可参考意拳中“六面争力”之间架,则更能体会“八面支撑”的含义。




四、“自然呼吸”或“配合呼吸”




初习太极拳者,老师皆教以:“下颔收回,头上顶,胯下坐。”以解释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此仅外形表现,为初学者方便法门,如终身守此,则难登堂入室。拳经云:“一切皆在内而不在外”,内者内气之运使,必从内修练,即呼吸之法。练拳有“自然呼吸”与“配合呼吸”的不同主张,然二者之入门、进阶皆各有方法,初学动作不熟,以自然呼吸为原则,两、三年后仍应学习呼吸之法。两者的区别在于动作配合呼吸出功较快,气感明显,但需有明师指导,循序渐进,也必须在已经达到初步气沉丹田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如果硬沉硬压憋气会产生种种不良后果。通过自然呼吸,自然会感到小腹饱满或鼓荡,仿佛腹部变粗,这就是气沉丹田的开始。




五、松透




不管采取自然呼吸法或动作配合呼吸法,要皆以“松”为本。“松”不是软,也不是一味的柔,真实之“松”带“沉”及“肢体延伸感”。唯“松”能使关节灵活,肌肉不僵硬,全身舒活,练就关节“节节松开”,才能“节节贯串”。




如何能练“松透”?家师教授吐纳、导引时,有放松功一法,其方法与道家全真派少林医疗养生所述相近,皆呼吸加意念以达放松之目的。其方法如下:两足分开站立,足外缘与肩同宽,膝微弯曲,头顶悬,舌抵上颚,两手自然下垂,掌心靠近大腿,自觉全身放松后,以意念由头至脚逐个部位依序放松,其顺序为:头→两眼→鼻子→嘴(略带微笑)→颈→肩→两手→胸口→上腹→小腹→大腿→小腿→双足。如发现有部位紧张,即再从头练习一次,直到全身放松为止。其呼吸配合法为:1、初习不必配合呼吸,以意念引导。2、稍熟之后,意念引导之部位略停作一呼吸,呼时放松。3、吸气至百会穴,以一长呼由头依序一次放松至足,可连续作几次,至有“松透”感为止。所谓“松透”感觉是意念到哪,那里就有一股气流下行的感觉,如暖流从头沐浴而下,舒畅无比。




所以“气沉丹田”与“松腰坐胯”为一件事,前以内气运使而言,后以外形而言。松透之后,“坐胯”则非坐椅子之坐,实指“落”胯而言,含胯内裹之意;沉肩坠肘之“沉肩”亦非沉肩,实“松肩”也,肩松则脊背自有包裹之感,胸微内涵,即“含胸拔背”也,这些感觉皆在内而不在外,一气为之。




六、动作如何配合呼吸




太极拳大宗师李亦畲有《五字诀》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此处明指练用太极拳须配合呼吸。又曰:“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意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为吸)。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为呼)。合便是收,开即是放。”此叙述呼吸之方法,然仅言上半身之呼吸法而不及下半身。




形意拳八要论中,要求三心要并:“三心要并者,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也,三者所以使气会于一处。盖顶心不往下,则上之气不能入于丹田,脚心不往上,则下之气不能收于丹田,收手不往回,则外之气不能缩于丹田,故必三心一并,而气始可归于一也。”在此仅谈“吸”而不言“呼”,然此“吸”与“吸行一线”是一致的。




综上所说,太极拳动作配合吐纳之呼吸法,归纳如下述:




(一)先谈吸法,循三条路径――




1、顶心即百会穴,循督脉下风府至大椎穴:2、两掌心入内循小臂、大臂、上肩由肩背收注于大椎穴;以上二者汇合后,由上往下,循脊膂注于腰间:3、足心吸气至会,略提肛(紧撮谷道)提注腰间(命门穴)。




(二)以上三者为吸,同时注腰间,再微上提往前送入丹田上半部(如果丹田是一个圆球,即指圆球之上半部)略停息(不呼不吸),此时上腹部呈现圆涨之感,须留意此圆涨非肚皮往前努力突出,是肚围平均圆涨,仍要保持松活、自然,切忌努力、压气、憋气。




(三)呼气时,气往会阴自然下沉(即气沉丹田),即产生一股往上冲之反作用气感直上百会(即虚领顶劲),此时注意项直、身领起。




(四)此即腹式呼吸法,练丹田气之用。




(五)养生气功与此不同,读者当分辨之。

 
喜 欢

258

 
上一个:浅谈练套路与盘架拳-陈雄
下一个:太极内功练气应注意的三个问题-庄锡成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