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松活一体,圆融亨通-熊万森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1-16     浏览:965    


熊万森,男,1950年7月,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员,2008年奥运期间,拳艺经历业绩被编入《当代中国传统武术名人名家大典》和《武林人物I》。




18年起习练杨式太极拳,1971年习练吴式太极拳,1977年拜马岳梁先生为师,系统习练吴式太极拳、慢架、快架、三皇炮锤、太极乾坤剑等,太极二十四枪、大枪十三枪、粘杆等。另外,还系统习练吴式太极拳推手(定步十三式各种手法)、活步大捋,乱踩花等散手。




吴式太极拳属于中小型拳架、拳架结构紧凑,“川字型”步伐是吴式太极拳的一大特征。并具备大架的功底。别看吴式太极拳拳架不大,但习练起来是很吃力的,要练好更非易事。是要下一番苦功的,尤其在练基本功时更是如此。吴式太极拳拳架的大小,因人而异选择也不同。




吴式太极拳强调:轻则灵,灵则变,变则化,要求在极其松柔的状态中做到轻、松、柔、慢、匀、圆。吴式太极拳提倡的“松”,是在做好“虚领顶劲”,“尾闾中正”的前提下达到的“松”,而绝非有些人所说的“松”和所做出的“松”,它完全是一种松懈,是一种伤身,损坏膝盖的“松”。害己又害人。太极拳强调的“放松”,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紧张到放松是一个过程,松是有程度、有层次的。太极拳讲“松”是一种“反者道之功”的体现,为的是练劲的功夫,是整、是活,达到更大程度的“紧”,就是“周身一家”,产生最大程度的能量。练拳开始阶段基础打好了,将来才能登堂入室。根据我多年习练吴式太极拳和教拳的感悟,以一句话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这句话就是“松活一体,圆融亨通”,练出太极拳的神韵来,是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练习太极拳。




一、习练太极拳拳架要正确无误。这是太极拳练习“十要素”要领在拳架招术中的综合充分展现。拳架舒展大方,立如水准,四平八稳,内外合一,充分展现了太极拳阴阳平衡的艺术美。




二、练习太极拳要研究人体生理构造及其肢体活动的相关度。




A、身体两肩、两胯形成的“口”字型,在运动中不能随意变形。




B、“上三角”,即由左右两肩的二个点与大椎的一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上三角”。




C、“下三角”,即由两胯的二个点与尾闾的一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为“下三角”。




D、上下二个“三角形”,组成的构架,它们在练拳过程中是如何遥相呼应,是如何变化的,同时更要侧重关注大椎、尾闾在拳势腾挪时,身体在转换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始终和各自的应有作用。




三、在练拳盘架子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使拳架、拳势、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地在中定中前进,在中定中后退,在中定中左旋,在中定中右转,保持拳架舒展大方,立如水准,四平八稳,则应重点关注这几条线。




1.由耳坠、、肚角、脚跟内侧、沿线组成的垂直线,称为身体的支撑线。




2.由头顶百会穴和会阴的二个点,形成的垂直线并延长至地面组成的垂直线,称为中孔通道。




3.与中孔通道并列平行的,即由大椎与尾闾的一个点连线的垂直线并延伸至地面的垂直线,称为重力中垂线。




4.尾闾是身体撇身转换方向的方向舵。练拳时强调要求尾闾动则全身动,尾闾不动则全身停。尾闾是偏心锤,它是太极拳击打发力的力量源点,是总枢纽。是太极拳发劲人不知我的绝妙之处。是每一位太极拳爱好者必须高度重视和明白它的存在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灵活合理运用它,并发挥到极致。




总之,在练拳盘架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关注这几条线之间内在的相互转换时的虚实变化,它是练好太极拳的诀窍,是打开进入太极门的一把钥匙。




四、向心力和离心力所产生的旋转力是太极拳锻炼的重要法则之一。两胯的左右相互抽吸与添加,促使身体撇身转变方向,是带动四肢互相自然协调运动的内在动力,并用意念来调控它,是形成“内三合”与“外三合”相互自然协调的诀窍。




举例说明:譬如,搂膝拗步,由左腿、左脚支撑全身重量,为实脚。右腿、右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并与右肩相对相扣,为虚脚。左手在左胸前,右手置于左手下方。在练此拳势时,绝大多数人是这样练习的。蹬左腿,落右脚,弓右腿,身体前移;右手搂右膝落于右膝旁,左手向前推伸,完成动作全过程。这样的练习,是肢体运动,是在做太极操。脚底没根,是漂浮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意念的调控下,进行内外合一的练法。即意念头顶百会穴微微虚虚上领与天相接,感觉头悬空中一样(称为顶头悬),同时尾闾、会微微下坠,在地面上寻找一个支撑点(称为尾闾中正),这时感觉身体有一种上下互相对拉拔长的感受,形成上下垂直一条线它是两胯左右互相抽添的中轴。好比石磨的上磨盘的轴心 套在下磨盘的轴上,连成一体进行运转,天人地合在一起,称之为“三才合一”。当左胯向左后方微微抽吸时,身体左撇,向左转身,同时右胯也同步向前方添加,在右胯的催动下,右腿,大小腿脚等。肢体关节,很自然协调伸直伸长,催动右脚掌自然落地为止,也很自然的产生了运动的旋转角度。两手也同步自然协调运动。两胯左右互相的抽添过程中出现了向心力合离心力。也即人们所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身体右撇身右转时,即意念头顶百会穴微微上领、尾闾、会微微下坠,并延伸至地面寻找一个支撑点作中轴线。当右胯向右后方轴抽吸时,身体右撇右转,回到原处。当身体要前移时,即意念尾闾微微下坠,向下、朝前,向上划一个圆弧线,身体也自然协调前移,右膝盖前移运动,使右腿成前弓步,左腿也同步自然伸直。同时也带动两手,右手右搂膝落于右膝旁左手也自然朝前上伸推。完成整个动作过程。此时更应关注身体,四肢手脚的虚实之变化的内在规律。




请注意,在这里引伸出一个新的概念“阴三角”和“阳三角”。




A、“阴三角”,即由尾闾下坠,在地面上寻找一个点,与两脚产生的二个点,构成的一个三角形,称为“阴三角”




B、“阳三角”,即由左手落点产生的一个点,与两脚产生的二个点,构成的一个三角形,称为“阳三角”。




每位太极拳练习者必须明白“阴三角”“阳三角”是如何形成的。“阴三角”和“阳三角”是构成拳架平衡的基本要素,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它是太极拳阴阳平衡,立如水准,四平八稳,舒展大方的精妙之处。




五、太极拳的开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各位首先要明白公转和自传的道理。公转是合,自传是开,只有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彻底解开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之谜。




练拳中还要做到“意要圆,气要圆,形要圆”的整体。要人与大自然浑然为一的思想观念。“内经”讲:“守神,肌肉若一。”它们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做到形神合一才出功夫,形体神化。即用精神统帅形体这个神是人体的精、气、神。要达到形体神化,只有思想意识圆融亨通,通身达利,才能周身一气,像齿轮滚动,节节贯串,围绕守住“一”这个点,这个点的核心就是“神”。




因此,学拳要仔细,把每个动作都琢磨清楚,宁可慢、不能乱,乱了、错了,再改拳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拳架子很重要,每个定势都有意义,从定势入手练,从架子中悟功夫。




根据太极原理创编的太极拳,它的神秘莫测的无穷变幻非笔墨所能描述。以上是我多年习练吴式太极拳,抽象地提出的几点练拳的心得和方法。以供学拳者练习时参考。最后,但愿天下每位练习太极拳者延年益寿不老春!

 
喜 欢

442

 
上一个:太极拳威势的训练-翁心诚
下一个:练太极拳的步骤和要点-柴利萍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