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论太极拳的学习与创新-李觉民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10     浏览:321    


中国的太极拳史,是一部后人学习前人的拳法学习史,也是一部后人超越前人的拳法创新史。每一个真正有成就的拳家,必然有自己“从难、从严、过细”的学习过程,有自己“边练、边悟、边总结、边充实、边提高”的创新过程。“从难、从严、过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创新打好基础,是为创新而学习。创新是学习的必然进化,是学习的惟一真正目的。所以,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应以创新为主,学习为辅,主次万万不可颠倒。




以陈式太极拳为例,历代陈式拳名家对陈式拳都做出不朽的创新贡献,使发展中的陈式拳无论是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乃至理论研究都达到很高水平。这是他们在学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精神、艺术修养,以及长期的拳技实践,拳理探索中悟出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技法,锻造的硕果。我们这一代传人要向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后人留下丰富珍奇的文化遗产。同时,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接点上,应该珍视我们的历史地位,承担起揭示太极拳练习的总规律、高境界,有序地继承,有效地发展太极拳。




发展中的陈式拳,以陈发科家传一路83式和二路炮锤71式最受当今国内外陈式拳爱好者的推崇,深为其独特的艺术造型、丰富的技击内涵,深遂的文化意境魅力吸引折服。然而,又因其动作繁难,练习时间长和拳理拳法深奥难于掌握感到苦恼。于是,多数人有了“拳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当今的陈式拳名家们能否创新一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又不失陈式拳古朴风格的学习系列教程,助拳迷们最终摘取83式和71式这两套陈式拳的皇冠名珠呢?事实证明,自陈式拳成为人们喜爱的拳种以来,名家们是学习传播继承有余,创新丰富发展不足,其原因不外乎是不合时宜和实力不够,没有历代名家们所能实现成功的那种高超的实力和机遇。




魏源说:“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时势变,治法变,变则通,不变则亡。太极拳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所以,随着太极拳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健康术,使太极拳更为合理从新,顺应时代之发展而不断创新是符合民心的。




在代表广大太极拳(武术)爱好者利益的国家武术运动中心的重视下,由国家武术研究院汇集当今杰出的陈式拳名家和专业人士们集体创作,经中国武术协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陈式太极拳》一书问世了!根据笔者参加由中国武术协会在贵州举办的2012年全国基层武术协会段位制、考评员培训班(陈式太极拳班)的学习体验,编者们从重视传统与现代科学的练法,抓住传统拳架与新编拳架生命的出发点,不存丝毫偏执,两相包容,建立一至六段的上品技术拳法观,从总体上完整地把握客观世界的合谐统一。即完整地掌握拳法的整体观。对于拳法运动而言,是“合则太极,分则阴阳、动则螺旋”三条原则。落实在拳法内容上,是练意、练精、练气并重,达到形意兼练,身心兼修;落实在功能上,是融健身、护身与艺术欣赏功能为一体;落实在技击中调整人体整体劲来看,要经历极柔软地放松锻炼过程,有了放松功夫,实战时能非常快速而又完整地调集全身之劲集中在一个发劲点上爆发出来。尽管招招有别,势势不同,只要你掌握拳法运动的三条原则。清楚三个落实对象。又具备因势应变的协调能力,任何一个练拳者都可掌握陈式拳的系列教程,达到“六段”这样的一流技术水平。为摘取传统陈式拳83式和71式这两颗明珠奠定扎实的技艺实力。




拳法变法重创的依据是什么?是创编者们具宥的知识、精神、艺术修养造就新的拳法拳技艺术观念,即基本法,是更科学的技法练法产生的基本功艺术效果。就像电影《芦荡火种》移植成现代京剧《沙家浜》一样,内容没有变,只是艺术形式变得新颖了。因此,编者们依据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循序渐进的系统学习原则,从丰富的传统陈式拳素材中提炼出“打、踢、拿、靠、摔”五类技术元素,以一段突出“打”的元素开始,通过逐段增加新技术元素的方式,明确一至五段的技术内容,而六段则是上述五类技击元素的综合运用。具体表现形式是,每段技术内容既可单练,拆分后又能进行对打套路练习,还能以拆招形式显示实战技法,突出传统武术“练打结合”的特色,体现出武术以攻防动作为运动素材和健身手段的本质,使练习者既掌握动作的操练方法,又知晓动作的攻防含义。其中,对打套路形式的出现,弥补了传统陈式拳技术系列没有对打套路的缺憾,这是创编者们对陈式太极拳发展的重大贡献。




《易系辞》日:“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明生焉。”太极拳这一事物总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惟有创新才能见太极拳生命茁壮之活力。肩负太极拳(武术)文化研究传播重任的国家武术研究院名家集体创作团队,对于发展中的传统拳架或新编拳架的研究都不能失去基本法;离开人的优秀基本素质和修养,离开对不同文化领域的学习和各派拳法长处的吸收,离开对自然形质和前辈们成法的深入研究与贯通,断然建立不起太极拳上品拳学。唯有遵循最高理想原则;高度的本我自性原则;全面大乘原则;前后贯穿统一原则;合并同类项的组合原则;基本法确立原则;中庸正大的主体原则;为用而学,为创新变法而继承的原则以及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刻苦进行拳技实践和拳理的勤奋研究,通过自然形质的朴实反映和科学再造来更加完美和构筑太极拳学体系,才能在时代向前发展的进程中,为人民贡献不断创新的拳学,使中国的太极拳永远走在世界太极拳的前列。

 
喜 欢

115

 
上一个:太极拳中那些“势”-张杰 刘淑君
下一个:怎样教练陈氏太极拳:通俗易懂的教授方法-孙嘉雄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