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发地强烈和迫切,太极拳成了众多群众的健身首选。这对太极拳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但一些不好的现象也随之凸显,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点便是――有些人所打的太极拳,实际上是太极操而不自知,误人误拳!
那么,太极操和太极拳的有什么区别呢?
客观地说,因为每个人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因此太极拳与太极操两者之间并不是可以用优劣来比较和划分的。如果你活动的目的只为愉悦身心、消耗脂肪、求个“我高兴”,那么只要是不伤身体的动作都是对的!至于名字,更是拳呀操呀随便取,随人喜爱,无可厚非。这时有谁再拿拳理拳法要求他们,即便是出于好意,结果也往往适得其反了人家的心情。反之,如果你是把太极拳当成是一门可以“牵动四两拨千斤,耄耋之年能御众”、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功夫来对待的,那么,太极拳与太极操二者之间就有了本质的区别。太极拳的一举一动都是有严丝合缝的明确要求的,举手投足间对错已分、胜负已判――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下面仅以我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从对抗、健身功能、内功、这三个方面谈一下太极搡和太极拳的区别。
首先是对抗。任何一门真正的功夫都是具有很明显的对抗性、或者说实战功能的。自2009年3月1号跟随孙士军先生学拳,并于2011年6月2号递帖拜师至今四年的时间里,笔者利用各种机会在山东、北京、天津、上海、沧州、长春等地与同门以外相互体会过的人已逾七十。包括陈氏、杨氏、鸳鸯太极、形意、八卦、通臂、通备、劈挂、拳击、散打、摔跤等,对方练习时间在1年到30年不等,总共输过四次(包括一次推手时被对方膝击裆部后摔倒)。说这些并不是在炫耀什么,何况笔者在山东体育学院与崔树和老师的学生(多数曾获摔跤全国冠军)按照摔跤规则(穿跤衣、不用拿法、只用摔法)动手的时候输得很惨,输得心服口服。笔者在这里只想说,真正的太极拳必然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对抗技能(推手、散手、那些 打着太极拳的幌子在教太极操的人,好一点的只能打自己的学生、差一点的只有嘴上功夫。有心学真正的太极拳的人,只要练习过一年以上,不妨多找人试试(不以伤害为目的)你学的拳能不能用上一点半点。笔者认为学功夫和修佛法是相通的,不光要用 心修炼,还要有证才行。纵然世间一武者,不退初心证太极。
其次说健身功能。以笔者的亲身体会,练对了的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要远高于太极操。但同时也认为8岁以下80岁以上的初学者不适合深求。笔者因为幼年患有扁桃体发炎(五年级做的切除手术)用过太多的抗生素,所以虽然身形一直不算弱小,可自身免疫力却不是一般的差,曾有过一次感冒打12个吊瓶的记录。为了强身健体,从初中开始喜欢武术,而后生死相许,一发不收。从初二开始到大一遇到师父之前练的东西,是现代搏击术的一些基本功和基础技击训练。这期间的体能、反应速度、洞察力、爆发力都能在多数同龄人之上,但是免疫力却未见改善,12个吊瓶的记录就是高三时创下的。自从随师父练习陈氏太极拳的第二年到现在,笔者只感冒过两次一次吃药、一次自愈。这对于以前“感冒从来不吃药(直接挂吊瓶)”的我来说是从未想过的事情。而且从练拳第三年开始手上的皮肤在冬天不用任何保养也是非常细腻的,周身再无冻伤之说。亲身经历以外,亲耳听其本人说的还有两件:我的一个练了两年的师弟,说把鼻炎练好了;还有一个跟师父练了一年多的60多岁的语文教师说把高血压练好了。师父只教拳不卖药,从不宣传这些东西。最后说内功。不过“内练一口气”的这一说法还是不够全面的,人体有元、宗、卫、营四种气,呼吸只是其中之一的宗气。真正的内功应该是对着四种气都有改善的。笔者从初中开始练过昆仑大雁功、五禽戏、练过打坐。可惜的是“气感”一直是若有若无,更别说出什么“内景”了。而练拳以来虽然没有像以前刻意追求过什么,但该有的都有了。练到第三年的时候,手指手掌每天都是圆鼓鼓的很舒服,一垂手就能感到有东西流到了手指上、劳宫穴的感觉也是很明显。雷音也是在这一年的一个中午和别人动完手之后练拳的时候出的,当时的万分欣喜之情现在还鲜活于脑海。去年秋天,有一次左肺下叶不知为何出了点问题,做抻拔动作的时候就隐隐作痛。在觉得痛的同时位于左肋中间偏后的一个区域一直在跳,我知道这是有气受阻通不过的地方。以前也常有,但没有这么长时间连续在一个地方出现过。这种心率两倍左右的跳动一直持续了半个月忽然不跳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肺好了”,再活动,果然。这些东西看似神奇,其实对真正的太极拳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东西。
读书,“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学拳亦如此,要多想想是不是、对不对、为什么?但是笔者觉得学拳的难度更高于读书,所以不仅要有学有思还要有修有证,如果是对的,就一定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证明它的正确性。
记得师父曾说:“人生苦短,事务繁多,在武术上想要登堂入室就必须具明辨之智、用超常之心、下非凡之功”,笔者与诸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