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明确太极拳的客观标准 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吴致敬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20     浏览:929    


一、明确太极拳标准的必然性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标准化问题是每个国家和民族面临的一个客观现实。有了标准或符合国际标准,你的产品才能在国际间畅行无阻。中国作为武术的发源地,理应是武术标准的制定者,就太极拳而言更是如此。




在国际上,1936年6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W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集体表演了杨式太极拳拳架,中国第一次成功地将太极拳带进W运赛场。1964年杨澄甫弟子郑曼青在旧等地成立杨式太极拳研究社,曾在上做表演。1965年杨班侯再传弟子郭连荫移居成立两个太极拳馆。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傅声远1988年定居澳大利亚,先后到美、英、法、德、日、韩、比利时等四十多个国家建立永年太极拳组织。铎在欧美等十多个国家成立杨澄甫太极拳中心,其孙杨军在创立国际杨式太极拳协会,下设三十多个授拳中心,遍及欧美等十一个国家。我国改革开放后,陈式、武式太极拳迅速走出国门,发展势头很好。在国际间,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有多个门派、风格各别、练法不同的太极拳。




在历史上,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于1854年携两个儿子杨班侯、杨健侯来到北京传拳,祖孙三代人在北京传拳历时74年。1928年杨澄甫离开北京到南京、上海、武汉和广州等地传拳。杨澄甫离京后的同年陈式太极拳传人陈发科进京传拳,开始让北京人看到了不同于杨式太极拳的陈式太极拳的练法及风格。1932年永年武式太极拳重要传人郝少如在上海传拳。




改革开放后,太极拳的发展更宽广。首先。由杨武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北邯郸于1991 年创办了第一届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截止2008年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随后,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焦作市至今也连续举办了五次;三亚等地也相继举办国际太极流大会。目前在全国很多省份都有大型太极流活动。各门派太极拳组织相继出现,2003年起,“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联谊会”已举办了8届。河南温县亦于2010年成立太极拳传人联合会。凡此种种,在繁荣太极拳运动中,也推动着全民健身运动,呈现出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太极拳运动在一片繁花似锦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在世人看来:有的太极拳套路动作及散打与外家拳没有什么两样,推手顶牛,类似摔跤但不如摔跤精彩;有一些人练习太极拳的健身效果不明显,有的膝关节受损;太极拳论搏击效果不如散打;论柔性不如瑜伽;论刚性不如外家拳;论柔美不如舞蹈;论好学和推广市场化不如跆拳道;求静不如打坐和站桩;现在的太极拳书籍也有很多问题,五六十年代国家武术部门编写太极拳套路都请各门派传承人参与,现在也没有了,随便编写套路,随意出书!




在人们的主观认识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巨大差异,清末至今,太极拳理论方面,人们仍然没有弄明白什么是太极,什么是阴阳。没有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交代清楚,用阴阳之分理论去解释太极拳,丢失了阴阳之合意义的颠倒思维。




没有人组织展开这方面的大讨论,对太极拳种的多样性和“一人一太极”的现实没有足够的认识;过早的界定历史上就争论不休的太极拳发源地问题,引起许多争议,也给发源地和国家武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我国传统包容的“三教无两家,通言皆太极”的理念缺乏认识。




2012年太极拳作为我国部分重点高校的重要专业课程摆在了青年学子的面前。2011年4月在太极拳圣地邯郸学院已率先成立太极拳学院。太极拳进入高等学府这不是先例,早在1903年,杨澄甫就任过北京高等师范学院(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传播杨式太极拳。1911年杨健侯的入室弟子,时任北平市教育干事长的许禹生就开设太极拳训练班,先后培训38000名太极拳学员。当年杨澄甫、许禹生虽开创了太极拳进高校的先例,但是这些都远远不及2012年起的太极拳进入高校的规模之大,主体层次之高。仅北京市就有北大、清华、农大、理工大、农科院、北师大等七所高校开设太极拳课程。




在当前太极拳运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背景下,讨论并明确太极拳的标准化问题,是解决上述诸多问题的一个关键,是太极拳发展道路上必然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摆在我们这一代太极拳人面前的责任,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我们也要责无旁贷地解决好这一难题。




太极观念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太极拳是这一观念的实践园地。太极拳承载着太多的中国文化元素,我们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当我们需要确立太极拳标准的时候,我们自然要有太极观的大包融思想与和谐的理念,不是因为明确太极拳标准,就用标准去否定我国太极拳拳种的多样性,恰恰相反,明确太极拳标准正是坚持和推动太极拳种多样性的发展。




二、地球的匀速、圆转就是太极拳的客观标准




叫做:“太极拳以天地匀速圆转为准”。何为标,何为准?答曰:地球的地轴一端延伸至南极,一端延伸至北极为准;以地球地轴为心向四周均匀延伸为标。地球以地球轴为准,在宇宙中匀速圆转,在太阳的作用下,阴阳错衍,动静有常,万事万物,生生不息。




地球真的有一杆地轴像穿糖葫芦一样从地球中心穿过吗?答曰:否。地球的地轴,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假设地球中心有一杆轴,是人们的意识轴。这是全世界人们的共识,这是地球文化。太极拳之主体的人,上从髅畔轮廖层蹋中间也有一杆轴吗?答曰:没有。说是人身中有一杆轴,也与地球文化一样,是人们的太极意识轴。太极拳寓意人体为圆似球状,球状中心有一杆太极意识轴。为此立下太极拳论:立如平剩为了实现立如平剩人似球状,运动中须圆转,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上下相随,不偏不倚。所以太极拳运动要做到:“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步随身换”。不但人身中心有向两端延伸的意识轴,而且从肩胸向外有8条意识线牵引人体做到立身中正。为了立如平剩上有“虚灵顶劲”,下有气沉丹田,为实现人体如球转动,要求“沉肩垂肘”,上肢由身带动,不能妄动,为了“沉肩垂肘”,必须“坐腕立掌”。人身中的中轴线,人身周围的8条意识线,如同地球中轴及地球表面的经纬线,全是地球文化的意识线。地球有大气层,太极拳之主体有肩气圈、腰气圈、胯气圈三道气圈。这种假设的意识轴和意识线有用吗?答曰:地球文化告诉我们它有用,有大用!都是人们意识的假设或是说假设借用。因此,太极拳运动实际上是人们的意识运动,老拳谱叫做知觉运动。




太极拳之主体如同地球一样是圆转运动的,球体运动不能有凸凹处,要圆满无有缺陷。综上所述,地球(天体)运动圆转的特征,就是太极拳之主体运动的特征,也是太极拳运动的客观标准。




三、球体匀速运动的意义与作用――静




有一本书名叫《18岁以前要知道的地理常识》,其中有一篇题目是“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摘抄如下: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在赤道上处于1670公里/小时,一天时间(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其运行里程相当于赤道的周长,即大约四万公里。地球自转的同时,又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作飞快的公转运动。撇开自转不说,地球的公转每天带我们“走”了2592000公里。可以说,地球上的每个人,每一事物,每时每刻都随着地球高速度的运行。但是我们都丝亳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地球自转、公转的速度都是很稳定的,是匀速运动,而自转公转的方向是恒定的,不拐弯。因此,地球运动而产生的惯性也是很稳定,不会因地球颠簸抖动而使方向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包括水、空气、白云以及一草一木都处于这一种恒定而快速的运动之中,并且服从统一的惯性力。所以,如果不是空气的流动,处于这种高速运动中的每一片树叶都是静止不变的。”




地球自转公转速度稳定匀速、方向的恒定和统一的惯性力所产生的作用,让处在地球上的万事万物都得以安静,万物生生不息,人类就会安静地生活,五彩缤纷。




地球在不停地运动,处在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却又很静。地球的运动产生的动静关系,也正是太极拳所追求的动静关系。地球的动与静都处在运动的规律之中。这就是老拳谱中所说:“太极拳之主体,贵在动静有常。”告诉我们太极拳的动与静都在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之中,因此要求式式均匀。为求式式均匀,就要动静合一;欲求动静合一,就需动中求静;欲求动中求静,就须意气相连;欲要意气相连,就须内外相合;欲求内外相合,必先用意不用力;欲要用意不用力,必先上下相随;要想上下相随,就须分清虚实;欲要分清虚实,就要先松腰胯;欲要松腰胯,就须虚灵顶劲;要想虚灵顶劲,就先气沉丹田;要想气沉丹田,必先含胸拔背;欲要含胸拔背,就要做到沉肩垂肘。太极拳运动严禁动作不均匀,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忽轻忽重,忽宏忽细,上下俯仰。要求:举步之高低、伸手之疾速、运动之轻重、进退之伸缩、气息之法细、顾盼之左右上下、腰项背腹之俯仰,均各有其规律之度数。让太极拳主体之运动时时刻刻处在稳定有恒运动的方向(心中的意识线)不变的匀速过程之中。




太极拳之主体效法地球的匀速圆转,所要产生的作用与地球一样就是一个“静”字。正如人们常说的,太极拳是大动中的大静,是动中求静的运动过程。




四、太极拳匀速圆转,动中求静所产生的作用




1、在武用方面。匀速圆转是练就粘黏劲道的主要方法。坚刚的球体轴心与柔韧四肢在拳意的指挥下所产生的离心力如同正在转动的汽车轮子一样,让触者一触即仆。




2、在健身方面。匀速圆转运动产生的静,使祛病健身效果莫名奇妙,让你所有骨节松开,筋脉伸展,骨肉分离,气贯梢节,肢体放长,柔韧有度,刚柔相摩而生柔,动静有常而生静,使得肢体听命于精神的统一指挥。




匀速所产生的静字,使你的的精神系统起到平衡和协调各脏腑在优良环境下工作。人体只有在静态下才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积极影响,修复、改善、优化生命质量。




匀速所生成的动中之静,是快慢相间、忽快忽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其它拳种所无法获得的效果。例如拳击、舞蹈、瑜伽、走步、跑步、八段锦、跆拳道,都生成不了静字,都无法与太极拳相提并论。“动中之静”是太极拳特有的“专利”,是与其它运动相区别的分水岭。




有的学者认为太极拳源于老子庄子。这里摘录几段话,供人们鉴赏。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孔子说:“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又说:“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巾也。”说动与静的关系时:“又动又不动,又不动又动”(见毛选5卷)。一看就明白,老子说的是静中之静的虚静,并非动中之静。太极拳运动是在动,不适用老子的静中求静之方法。站桩就是静中之静,追求的是一个静字,固然很好,但不是太极拳追求的动中之静的松静。孔子的动静有常和的又动又不动,又不动又动说的是动中之静。都去追求一个静字,但是,方法和途径不同。太极拳效法的是地球的动中之静。地球运动展现出来的是客观的动静关系,也是太极拳的动静关系,同时也是我们太极哲学观要说明的动静关系。显然,静中求静与动中求静是有区别的,当然效果也不相同。太极拳求来的静,是任何其它方式都无法求来的静,都无法与之相比拟。




我们可以高声地说,“匀速圆转是太极拳的客观标准”。其它运动都是在动,很少有静。只有太极拳是动中之静。从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可以总结出这样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动静有常。”“太极拳运动就是动中求静的学问。”




五、太极拳在体用两方面展现出的客观标准




健身方面




1、教拳练拳人员在练靠怀带水杯喝水。




2、一至二个月内:皮肤透出光亮;半年内:斑色褪减;一至三个月内:血糖正常,血脂正常,血压稳定;各种慢减轻或痊愈,腰颈椎病无自觉症状。教练员:皮肤光亮,眼有神,无上述病症。




3、专家、拳师:50~70岁,脖颈皮肤不松驰;皮肤通透光亮。青年人眼神有光,声音宏亮,仰首含胸背直。蚊叮无肿块,脸上无色斑,无深斑纹。荡如钟,站如柏杨,行如风。柔腰百折若无骨,撒去满身都是手。饮食无禁忌。




武用方面




推手:沾粘连随不丢顶,散手无撞击;发人放人不用力;被发放之人无痛苦,无伤痛。




注:每天按练拳2小时计,达不到上述标准的,可以审察自己是否是动中求静之练法。




结束语:“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太极拳以天地匀速圆转为准,故能弥纶太极拳动静之道。

 
喜 欢

420

 
上一个:太极拳桩功价值几何-任晓冬
下一个: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传承与体会-梁晓波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