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拳放松的意义-张志明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21     浏览:639    


太极拳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手眼身法步,是攻防技巧、武术招式,是武化。太极拳内在的精神世界是文雅、文明,是文质彬彬、文以载道,是传统思想,是文化。身心放松是解除自我约束,释放生命潜能的功夫,是各种健身、修心功夫的灵魂,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人类智慧和精神财富,是传统文化中的松文化。太极拳放松,是松文化在太极拳中的具体表现,是文弛武张、文武的精神产物。太极拳放松,根源于华夏民族的世界观和方,体现了传统的思想文化、行为哲学和修为方式,对于我们练拳、做人、处事,对于提高我们的生命品质,都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挖掘、忠实继承、大力弘扬。




太极拳放松,以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为依据。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中没有一处直接讲放松,却处处都强调虚无、柔弱、守雌、不争,处处都隐秘着放松的心态、思维和眼光,都是太极拳放松的理论根据。例如,《道德经》对世界的总认识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76章);“物壮则老”(第30章)。《道德经》的思维方式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40章),“柔弱胜刚强”(第36章)。 《道德经》的行为哲学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48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第8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66章)。 在此哲学思想指导下,《道德经》认为:做人、处事,应“知其雄,守其雌”(第28章),“不争而善胜”(第73章)。《道德经》告诉我们,必须从无中生出有来,从虚中生出实来,从松中生出紧来,从柔中生出刚来,从弱中生出强来,从不用力中生出力来,从静中生出动来,从不争中生出莫能与之争来――都要求从松中生出拳势动作来。《道德经》中的所有观点,都支持着我们练太极拳必须放松;必须用意不用力,都与使气用力的思想和方法格格不入。




太极拳放松,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合太极,太极归无极的身心环境和动力渊源。无极生太极就是“道生一”,就是无中生有,就是从松空虚无的身心环境中,从身体的至中之位,从腰腹之间的丹田核心部位,生出一点虚灵之动来,生出全身欲动未动的预动之势来。太极生阴阳,就是“一生二”,就是太极本体,就是丹田的核心部位松松转动,进而带动后面的腰骶和前面的小腹此下沉彼上升的杠杆运动。下沉的一方借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沉,从而支持另一方上升;进而,通过腰腹开合,带动全身的意气开合、肢体伸缩,产 生拳势运动。开是太极分阴阳,合是阴阳合太极。开是从内向 外松,从太极本体向阴阳两仪松,称为阳松;合是从外向内松,从阴阳两仪向太极本体松,称为阴松。太极拳运动千变万化,都是阴松阳松的交替推动。阴松阳松,拳术尽矣;阴松阳松,足尽拳术之妙。太极拳之道,松开松合尽之。




太极拳放松,是传统松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一代一代先人都切身体会到放松对身心健康、对肢体动作的重要作用,并用松活、松顺、松通、松快、松爽、松静、松沉、松柔等,用具有因果关系的词汇形式记录下来,告诉我们,一松就灵活,就活动,就生机勃发;一松就顺遂,就顺畅,就顺利,肢体各部位就各归其位,各种功能就各司其职,就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一松就气息畅通、血脉流通、连通、劲力贯通;一松就心情愉快、肢体畅快、头脑明快,就摆脱了生活杂芜,回归至生命自然本真之中;一松就心柔、身柔、气柔、劲柔,就柔软、柔和、柔顺、柔韧,就能逐渐地由松入柔,积柔成刚,以柔克刚。先深知紧的顽固性和松的艰难性,在求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提炼出一个“放”字,并组成“放松”一词,简洁明确地告诉我们,欲松须放,―放就松。放,首先是放下,即有意识地减少自下向上的支撑力,任肢体(除头)凭借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自然而然地向下落,向下沉;二是放开,即有意识地减少自外向内的约束力,让肢体自内向外膨胀,使骨肉间和皮肉间拉开距离,找体内虚无松空,体外八面支撑的感觉:三是放长,放长筋肌,放开关节,肢体伸展要拔长,心意气劲要放远。




太极拳放松,是舍己从人、以柔克刚的技击特点决定的。要舍己从人,就必须不丢不顶、沾连粘随、随曲就伸,以便将自己的意劲松松地渗入对方意劲之中,松松地跟着对方的劲力走,在与对方两力松松相合的情况下,才能“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王宗岳),才能借人之力,还人之身,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达到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要舍己从人,以柔克刚,必须充分放松,用意不用力,否则,非丢即顶,必然会远离太极拳的技击原则,必然会误入旁门。“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在言简意赅,一字千金的《太极拳论》之中,作者王宗岳先生不惜笔墨,反复叮嘱我们,靠手快力大胜人,不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实践中看,都不是正统的太极拳道,都是错误的,都是旁门左道;只有放松,使来力失去着力点,像手掌上的麻雀,失去起飞前下蹬的反作用力,才能谈得上舍己从人,以柔克刚。




太极拳放松,才能达到“益寿延年不老春”的锻炼目的。练太极拳为了健身,这一点大家都明白。但许多人不明白,用力练和放松练的健身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薛扶民和许延森两位学者研究证明,当肌体用力,处于紧张活动时,“瞳孔放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都是用加大身心消耗的方法应对急剧变化,都是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反应。相反,当身心充分放松,“严格按照传统太极拳的要领进行运动锻炼时”,“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较为平静,而相对的消化系统的肠胃蠕动加快,特别是微循环系统处于兴奋状态(这就是道家传统理论中静极生动的现代神经学解释之一)。而人体内脏器官与组织(皮肤、肌肉、筋腱、骨骼、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微结构组织的修复功能正是通过微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微循环、淋巴液微循环和组织液微循环)的工作来实现的。”放松练拳能降低身心消耗,增加营养供给,提高肌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健身效果自然好得多。




太极拳放松,是贯彻“偏沉则随”运动原则的必备条件。“偏沉则随”的理论是王宗岳先生提出的。是《太极拳论》通篇的中心思想。只要掌握了“偏沉则随”,《太极拳论》中的许多观点就好理解、好贯彻了。“偏沉则随”揭示的是万物的运动规律,是物不平则动,水不平则流;是通过偏沉,制造不平,引起运动。山体之所以会滑坡,是因为山体的一边松了,支撑不住自身重量了,向阻力更小的一边垮塌(偏沉)下去引起的;水之所以会向低处流,与山体泥石流滑坡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偏沉引起的,只不过水比山体更松、更柔,比泥石流运动更自由、更顺畅罢了。太极拳运动一样,也应当由偏沉引发。“偏沉则随”是太极拳因松而动的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偏”字是指偏于肢体的一边,或上边、或下边、或左边、或右边、或前边、或后边;“沉”字是指肢体的一边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向下落。偏沉是在全身普遍放松条件下的重点部位重点向下放松,是向底盘之内的某处放下去,落下去。“则随”是指肢体偏沉以外的其他各部位,受偏沉部位的拉动,松松地随之做出调整,随之产生运动。练拳时,重心之所以会移动,就是受两侧腰胯依次偏沉引起的;肢体之所以会伸缩,是受前腹和后腰交替偏沉引起的。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应当用偏沉的方法引动,在放松的过程中完成。凡是通过偏沉产生的动作,就是松出来的动作,就是正确的:凡是没有通过偏沉做出来的动作,都是用力做出来的动作,都是错误的。




太极拳放松,是太极拳的运动灵魂和技术核心。放松隐藏于太极拳的理论与方法,变化于肢体的各个部位,牵动着内外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个细胞,贯穿于开合伸缩每一个动作的全过程。放松像老子说的“道”,它自己没有形状,却能为肢体设计形状、打造形状;它自己没有力量,却能为肢体借来力量、引动拳势:它恍恍惚惚,看不见,摸不着,却时时发挥着作用,处处表现着它的存在。放松作为太极拳的技术核心,是滋生和培育各种功夫的土壤。松出来的身心安稳就是静,松出来的体内节节贯串的流动感就是气,松出来的肢体伸拔感和膨胀感就是劲,松出来的精气外射的光芒就是神,松出来的肢体动作就是招。只要松功练对了,练好了,其他功夫也就被带出来了,就不求自有了,各种原则和要领就能得到贯彻了。例如,放松能通过偏沉使肢体虚实分明,能将身体重量转化为行拳动力;放松能通过移秤砣似的变化偏沉的部位,不断变化着劲力在全身各部位的分配比例和作用方向,调整着肢体各部位之间的主从连动关系;放松能通过放开筋肌长度和关节旷量,像给肌体加注了润滑剂似的,使举动轻松、灵活、流畅。放松能把招、气,劲等各种太极功夫整合起来,使手眼身法步协调一致,把全身串联成一个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




太极拳放松,是一种传统文化,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命修炼。太极拳放松的出发点,不是有意要练出什么功夫,而是要练掉什么毛病,如要练掉限制身体活动自由的僵硬,练掉限制心意思维自由的刻意,练掉以我为中心的主观片面,练掉后天生活习惯强加给先天生命自由的一切约束和负担,练掉一切“有”的羁绊,最后只剩下“无”的轻松和自由。剩下来的这“无”,不是刻意要练的功失,但却是功夫的功夫。这“无”,能使来源于自然的生命又回归到自然的本真之中,使来源于无为的思想意识又回归到无为而为的朴素之中。太极拳放松所松出来的道法自然,所松出来的返璞归真,所松出来的无为而为,对于拳者和所练之拳的重要性,就像山对于虎,水对于鱼,天对于鸟,既是生命适宜的环境,又是活力施展的空间,是道家崇仰的“道”,是佛家修行的“禅”,是最高境界。




放松练拳是一切效益的源泉,用力练拳是一切损伤的祸端。拳者应在外形动作基本准确以后,把练松放在第一位。心里时时想着松,拳友经常议论松,练拳每动运用松,悟解拳理联系松,教拳授技教授松,天常日久积累松。放松要抓住一个“放”字,放下、放开、放长。动作要注重“偏沉”二字,通过偏沉引动拳势、变化拳势、运行拳势。

 
喜 欢

321

 
上一个:论太极拳的技击-蒋江文
下一个:太极拳的教与学-季荣发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