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密集,数字化、智能化被广泛应用,社会节奏日益加速,老龄化社会翩翩而至,所有这些要素,对人类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要更加健康。对此,一些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这样:新的世纪是保健的世纪。于是老年朋友们在退休后,纷纷加入到健身活动中来。
三年前,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生活节拍与在职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很是不适应,忙碌的脚步也一时难以停下来,总想着再做点什么。经过选择,2010年秋,我和姐姐一起上了老年大学,报了太极拳班。
教我们太极拳的是张泉亲老师,她在就任阳泉市老年大学太极拳班老师前,已有三十多年的练拳经历,是山西省阳泉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社会、国家二级裁判员。张老师为人谦和,讲课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以形象通俗的比喻,让学员们很快明白了太极拳拳理拳法,她告诉我们:太极拳是一项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练习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由于太极拳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它特别适合老年人锻炼,它能提高全身关节的灵活性,增强下肢的稳定性,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能都会得到提高,还能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第一个学期,我们先从四十二式太极拳学起,看着张老师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但自己一做起来,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而且常常是打了上一个动作,忘了下一个动作,急得直冒汗。这时,张老师就适时地鼓励我们不要急躁,练拳要做到心静体松,始终保持心情清静、意念专一、思想上排除一切杂念,用思维活动把握、支配、调控演练技术。要像练气功那样“入静”,使精神贯注到每一个细节,做到意动势随。
为了让我们早日受益于太极拳,张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除了一周一次的课堂教学,她抽出时间周六、周日早上在公园辅导学员们,但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她绞尽脑汁,最后决定周一至周五下午在金街空旷的场地上开办第二课堂,继续辅导,纠正动作,不断的把太极拳的拳理和拳法渗透给大家。在我们懈怠的时候,她总会鼓励我们: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们经受住了心理和体力的双重考验,拳术有了很大进步,获益匪浅。
如今三年过去了,我经历了渐悟、顿悟的阶段,我们学会了二十四式、四十二式、四十九式,推手的简单知识,及太极剑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六十七式,并注重“内外兼练,德艺双修”,用心揣摩张老师教的太极拳“十要术”,我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刻苦练习,把名家的示范演练下载到上,随时随地学习,坚持以用意不用力的原则练拳,逐步产生一种轻灵而沉实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懂得了做到周身协调,圆满连贯,才是衡量太极拳功夫,表现太极拳神韵的重要依据。在演练中,首先要做到全神贯注,对周围的人、景、物应视而不见,旁若无人,要有攻防格斗的内在意识,表现出勇敢、机敏、沉着、无畏的气质,应该是神志舒展,含而不露。其次,要注意眼法与肢体动作的协调配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法是体现精神和气质的重要环节。所以有“手眼相随,手到眼到”的说法。在演练中,如不善于运用这种眼法,动作就没有生气,套路就会成为呆板的动作罗列。如果眼神与一招一式配合恰当,就会把内涵的意识充分表现出来,使整个动作更加协调,而富有感染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5月,我和班上的11位同学有幸代表阳泉市老年大学参加了市第十一届老年健身运动会,获得了优秀奖,同年8月,在张老师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参加了中国山西传统杨氏太极拳第四届国际邀请赛,获得了太极拳、剑的银奖和铜奖,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
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太极文化博大精深,我想正因为太极文化内容繁杂,涉及面广,我们要学好太极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具有较为广泛的文化修养作基础,在学练太极拳的同时,阅读太极文字,感悟太极内涵,体练太极拳法。总之,太极拳应当成为我们广大中老年朋友追求时尚的一种不二选择,活到老,练到老,学到老,应当成为我们老年朋友的座右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