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武术文化的太极拳,发端于,融汇儒家和佛家的思想,它不仅在强身健体,防身御敌,祛病延年方面有着特殊的功效,而且对人们的品德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的“道法自然”、的“圆融”、儒教的“中庸”等学说,都体现于太极文化的哲理,即阴阳变理,变在其中。习练多年太极拳的人,都能自觉用这些理论武装头脑,并在实践中得到心灵的升华,他们的性格和心态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一些潜在的多元化、优良化素质,优化自己的人生。我以数十年来太极拳训练、教学的体会,就太极拳理与为人之道的关系浅谈一下。
一、中正安舒,不偏不倚
“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太极宗师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把“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八个字照搬过来,成为太极拳理论的主要依据之一。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动作安舒,无有偏倚,支撑八面。拳谱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头定悬”。中正安舒打太极。而为人之道也需以中正为本,勿失偏颇。健康的人格,优秀的品德必然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俗话说:站的正,走的直,身正不怕影子歪,“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随令而不从”,那些攀炎附势,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的势力小人,终究被社会所淘弃,“与天合则健、与地合则康、与人合则通”。与正与邪历来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炉。只要我们如同练太极拳一样,日日自省,时时检点,行为端正,处事公正,定能正直无欺,安立于世。
二、轻灵圆活,以柔克刚
太极拳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其动作的起落、螺旋、缠丝运动皆从圆形中来,太极拳是以“圆”为本。常习太极拳的人能戒急躁、敛浮起,增定力,明思想的。在待人接物也循此理,轻灵沉着,潇洒自如。无论为官或交友,假如处处锋芒毕露,狂怒浮躁,都不能长久。太极拳制胜之道是以柔可刚,以缓胜快,以轻制重,后发先至。“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采取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尖锐的矛盾,处理厉害冲突,能够达到缓解矛盾,逆转被动局面,立于不败之地的效果。
太极拳爱好者经过长期修炼,在性格上首先体现温柔,脾气和顺,与人为善,不惹是生非,仰制力极强,善于化解矛盾,以柔取胜的特长。真正的练拳家能达到“人练拳,拳练人,练出健康的体魄,练出高尚的品格”。
三、舍己从人,应物自然
太极拳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拳术,其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意去求其精微妙巧的东西,练意不练力,去僵求柔,切不可用拙力,也就是说僵劲去不掉,太极劲就进不去,太极拳纯任松沉自然。太极拳是内功拳术,练的是精气神,举重若轻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蛮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足取的。《拳论》云“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被为之黏”、“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太极推手中,深得“听劲”、“懂劲”之练功心法,力不打功,功不打法,根据敌力大小,方向、快慢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得机得势,不先不侯,随屈就伸,舍己从人、借力打力,发放合一、以巧取胜,立于不败之地。为人处世立身之道也应如此,遇人遇事,圆通对待,和谐相处,平等不偏,既不冷漠,也不对抗,坦然处之。即通过主观,顺应客观,行为顺应自然,把握分寸,相机而动。工作中能够不失时机,抢抓机遇,随机应变,使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工作和事业上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淳厚处事,宽容忍让,百纳海川,进退适时有度,使人的行为符合天道。遇事大智若愚,大巧似拙。以轻制重,后发先至,往往掌握主动权。
四、连绵不断,如环无端
太极拳行拳走架“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如春垂吐丝,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太极拳运动是以画融入静,用一个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圆”,将其概括。“圆运动是太板拳练法的精华所在”、“只要功夫能无间,太极随处见圆光”。惟能顿悟圆通者,方可登堂入室,步入无碍之妙境。如太极拳法相同,社会的发展轨迹也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人生的道费不是一条直线,也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告诫人们,人生的奋斗如逆水穷舟,不进则退,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有坎坷、有挫折、有进有退,但是只要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坚持不懈,坚定信心、勤奋努力,及时反省,校正路标,修道悟真,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断地往前走,就一定能功德圆满,厚德功纯,这就是“拳以德重”做到无我、无对立,也是太极拳给我们的启示。太极拳独特的形神兼修的修炼观,使得道者达到身心内外的平衡和谐,它的效果远不止于拳术,它使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使我们从外在的功利走向内在的德行,走向道德的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