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经期艾灸的注意事项 1、经期艾灸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艾灸的时候体表部位有部分会暴露在外,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天高温时注意防止中暑,同时要注意室内温度调节,保持通风透气。
2、经期艾灸要注意和穴位的准确性
艾灸时要注意舒适,自然,根据处方找准艾灸的部位或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经期艾灸要注意思想集中
艾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而且还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用艾柱灸时要小心,防止艾柱翻滚脱落,烧伤皮肉。
4、经期艾灸要要避免烫伤和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炎。
5、经期艾灸要要注意防火
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容器内,以便于熄灭。
经期艾灸的作用 1、经期艾灸的作用有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2、经期艾灸的作用有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冻伤、癃闭、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3、经期艾灸的作用有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
4、经期艾灸的作用有回阳救逆
正所谓“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期间注意事项 1、期间不宜过
期间,宫颈口处于微开状态,在经期,容易将及会阴周围的病菌带入、颈甚至进入,引起内膜炎或急性附件炎(包括输卵管及卵巢)及盆腔腹膜炎。另外,经期也可能导致脱落的内膜逆流入盆腔引起内膜异位症。以上种种病症可能引起经期血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后果。
2、期间不宜剧烈运动
期间并非绝对禁止运动,但剧烈运动,如跳高、跑步等要尽量避免,否则会加重经期的不适,如腰酸背痛,甚至引起和失调。而经期游泳更要避免,因经期宫颈口处于微开状态,细菌易侵入宫腔,增加感染的机会,引起各种妇科炎症,因此期间不要游泳。
3、期间不宜吃生冷、过咸食物
期间吃生冷的食物或者喝冷饮,会影响的收缩,使排出不畅,导致等问题。此外,经期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平衡失调,水钠潴留和抗利尿激素过多,很多女性往往会变得烦躁、焦虑。如果吃过咸的食物会加重水钠潴留,导致头痛、水肿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