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中医理疗 > 

针灸有什么风险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9-16     浏览:569    

文章目录

一、针灸有什么风险
二、针灸的由来
三、针灸有何注意事项


针灸有什么风险


1、针灸有什么风险


1.1、针灸扎错了会致死的部位


扎针扎到心脏上面,一日之内必死,因为心的真气受损,气就绝了;如果针灸过程中误扎到肾脏上,阴气受损,那么6日之内必死;刺到肺部,气损引起咳嗽,3日之内死;刺到肝脏5日之内死;刺中了脾脏10日之内必死;刺中胆,一天半就会死亡;刺中足跗上的大脉,血流不止也会死;刺中面部溜脉会导致眼盲;刺中头部的,一旦扎到脑部就会立即死亡;刺中阴股大脉,血流不止也会立即死亡;刺中手臂太阴脉,出血过多也会引起死亡。


1.2、针灸不当并发症


针灸不当除了会引起死亡以外,刺中其他禁忌部位也会出现耳聋,跛足,红肿等不良症状


2、针灸有何好处


2.1、针灸可调和阴阳


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手法完成的。


2.2、针灸可美容


疗法适应于痤疮、黄褐斑、皮肤过敏、荨麻疹、湿疹等,出血性疾病及心脏病患者禁用,一般采用泻法,平补平泻及补法,常用穴位有合谷、曲池、血海、风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长强及阿是穴等。


2.3、针灸可调精养精


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不泻,六腑传导而不藏,通过经络、穴位调理脏腑功能,做到收藏有节,使精血各有所藏,精足而养,才能精足而化气。


3、针灸有何特点


针灸疗法的特点是治病不靠吃,只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入,达到刺潋神经并引起局部反应,或用火的温热烧灼局部,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种称作针法,后一种称作灸法,统称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疾病的关键,辨别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由来


针灸医学最早见于二多前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流行,并传播到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相当于氏族公社制度的后期,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 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针灸有何注意事项


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年老体弱者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


2、怀孕妇女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


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


针灸时7大注意事项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


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


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


7、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

 
喜 欢

244

 
上一个:背部针灸有什么禁忌
下一个:夏天艾灸的注意事项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