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大黄的简介 1、大黄的别名有哪些
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牛舌大黄、锦纹。
2、大黄的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野生或栽培,根粗壮。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基生叶大,有粗壮的肉质长柄,约与叶片等长;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上面流生状小突起,下面有柔毛;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长约1.5mm,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顶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3、大黄的分布区域有哪些
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喜欢阴湿的环境,野生或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东南部、青海、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及东部。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及东北部。分布于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大黄的
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1、功能主治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2、临床应用
用于血小板减少症及止血;治疗口腔炎、口唇溃疡及毛囊炎等;治疗烫伤;治疗臁疮(下肢溃疡);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治疗肠胀气。
3、相关文献记载
3.1、《本经》
“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3.2、《别录》
“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大黄的副作用 1、大黄的毒性作用
大黄为常用中,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扑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炎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2、大黄的副作用
通过炭末在肠道内转运时间和排泄时间研究以及肠道内水分测定等证明,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是一种大肠性致泻剂,而铁主要在大肠中吸收,认为导缺致铁的原因可能为,大黄导泻作用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成不溶性复合物,妨碍了吸收;苏打中和了胃酸;干扰了铁与维生素C螯合,妨碍了铁的吸收。
大黄市场 1、大黄的价格
目前亳州市场甘肃产晒统货多要价在13元左右;炕统货价在17元左右(含糠芯20%),糠芯相对较少的货价在20-21元。
2、大黄的鉴别
2.1、西宁大黄
呈卵圆形(蛋吉),现多为纵切瓣,称蛋片吉,粗皮已去净,表面黄棕色,体重质坚。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红肉白筋。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颗粒。气清香,味苦微涩。
2.2、大黄苏吉
呈不规则圆柱形、腰鼓形,为横切段,粗皮已除去。表面黄棕色,体重质坚,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红肉白筋。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颗粒,气清香,味苦微涩。
2.3、原装大黄
为除去粗皮不规则的纵切瓣或横切块、片。表面黄褐色,断面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髓部有星点或散在颗粒。气清香,昧苦微涩。
3、大黄的储存
存放在阴凉处,避免潮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