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白茅根的用价值 白茅根,又名茅根、茹根,取自草本植物白茅的根。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次,白茅根的主打功效是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常用来治疗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
白茅根的功效:
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内服,煎汤10-15g(鲜者加倍),捣汁或研末。体虚者用量宜适当。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号功效。
白茅根的作用:
白茅根有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临床用白茅根治疗鼻衄。
白茅根有抗菌作用:白茅根对福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白茅根对于急性肾炎有较好效果:服用白茅根后通常在1~5天内小便即显着增多,随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
白茅根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的治疗作用:服用白茅根后,肝脾肿大会减轻,谷丙转氨酶经45天后有80%的患者降至正常,黄疸指数也会明显的下降。
白茅根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他还可以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相关方:
治吐血不止
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
治伤肺唾血
白茅根一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外台》引《深师方》)
治血热鼻衄
白茅根汁一合。饮之。(《妇人良方》)
治胃火上冲,牙龈出血
鲜白茅根60克,生石膏60克,白糖30克。水煎,冲白糖服。(《河南中草手册》)
治疗胃出血
白茅根、生荷叶各30克,侧柏叶、藕节各9克,黑豆少许。水煎服。(《全国中草汇编》)
白茅根的
白茅根的副作用 【白茅根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服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
【白茅根的毒副作用】:家兔灌服煎剂25g/kg,36小时后活动受抑制,运动迟缓,呼吸增快,但很快恢复。静脉注射10-15g/kg,则出现呼吸增快,运动受抑制。1小时后逐渐恢复,剂量增加至25g/kg,6小时后死亡。
【白茅根的食用禁忌】:
忌:
1、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2、《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3、《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所宜也。
宜:急性肾炎,急性肾盂炎,炎,尿道炎等泌尿系感染者宜食;咯血,鼻出血,小便出血者宜食;高血压病人宜食;急性发热人烦热口渴者宜食;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者宜食;小儿麻疹者宜食。
白茅根相关医书记载 1、《本经》: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2、《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
3、《本草纲目》:止吐衄诸血,伤寒哕逆,肺热喘急,水肿黄胆,解酒毒。
4、《日华子本草》:主妇人不匀,通血脉淋沥。
5、《滇南本草》: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
6、《本经逢原》:治胃反上气,五淋疼热及痘疮干紫不起。
7、《动植物民间》:治脚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