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仁的用价值 仁的功效与作用
可润燥,滑肠,通淋,活血,滋养补虚;用于肠燥便秘,消渴,热淋,风痹,痢疾,老入、妇女产后血虚津亏,大便秘结,,疥疮,癣癞等症。
油的味道香浓、营养丰富、色泽清中透绿,适用于炒菜、凉拌等各种烹饪方式,是目前所有常见的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脂肪含量达42.6%,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89%,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成分及钙、铁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尤其是硒、锌、锰、锗较高,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溶于水的植物油。
油含有大量的油酸和亚油酸,可调节毛细血管的渗透作用,加强人体组织对氧的吸收能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性腺发育,延缓衰老。油中含丰富的维生素E.可提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作用。此外,油还具有保护嗓子的作用,对声音嘶哑、慢性咽喉炎有良好的恢复作用。还有消炎的作用,对鼻炎、慢性神经炎、末梢神经均有疗效。
中医认为,仁可润肠胃、清肺去肝火、滋阴补虚,助消化、明目保肝,对便秘高血压和胆固醇高等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现代医学研究,油中的营养平衡,长期食用有益心、脑及血管的健康延年益寿,还具有降低血脂、血压、血糖等功效。
仁主治
现代理研究,仁所含脂肪油有润滑肠道的作用,在肠中遇碱性肠液后产生脂肪酸,肠壁,使肠蠕动增强而有通便作用。仁对麻醉猫及大鼠有明显降压作用,还可抑制大鼠血清胆固醇的升高。临床上用于肠燥便秘。
仁成分及现代理研究
含脂肪油约30%,其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亚麻酸及油酸,尚含胡卢巴碱、蛋白质、维生素、胆碱、甾醇等。
仁选方
1、治胃肠燥热、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仁、大黄各500克,芍、枳实、厚朴、杏仁各250克。将以上6味中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每日3次,温水送服。
2、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拘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
仁15克。研成细末,水煎,去渣,温服。
仁的
仁的副作用 仁副作用
仁的副作用还是有的,仁含有毒蕈碱及胆碱等,若大量食入(60~120g)可发生中毒。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胸闷、腹泻、四肢麻木、烦躁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谵语、狂躁、脉搏增速、瞳孔散大、昏睡以致。临床报道,上述症状大多在食后0.5~2小时内发病,最长12小时,中毒程度之轻重与进食量的多少成正比。但其病理变化是可逆的,预后良好。果皮中可能含有麻醉性树脂成分,故用时宜除净果皮,以防中毒。多食损血脉,滑精气,妇人多食发带疾。
解救方法
经洗胃、补液及一般对症治疗,均在1~2天内症状先后消失而愈。
仁相关医书记载 1、治呕逆:麻仁三合,熬,捣,以水研取汁,着少盐吃。(《近效方》)
2、治大便不通:研麻子,以米杂为粥食之。(《肘后方》)
3、治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小便不利,大便数少,吸吸口燥少气:仁五合,研,水二升,煮去半,分服。(《外台秘要》)
4、治产后血不去:麻子五升,捣,以酒一斗渍一宿,明旦去滓,温服一升,先食服,不瘥,夜服一升。忌一月,将养如初产法。(《千金方》麻子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