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赫穴位置图在斜方肌下缘、背阔肌、最长肌中,有第八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大赫穴的功效与作用,主治病症:胃痛,胸胁痛,消渴,咳嗽,咽干等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胃脘下俞穴 Weiwǎnxia shū胃脘,中医学名词,泛指肋弓以下之腹上部;本穴能治胃脘部疼痛,故名胃脘下俞。本穴位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胰俞穴出自《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八俞穴、膈俞下穴出自《中国针灸处方学》。胃脘下俞穴属于经外奇穴,胃脘下俞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背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胃脘下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缓解治疗胃痛、消渴病、胸胁痛等作用。
胃脘下俞穴位置图
取穴方法:胃脘下俞穴位置在人体背部,当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经验取穴法:患者俯卧位,先定两肓胛骨下胸平齐的第七胸椎棘突下取至阳穴,再向下一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生理解剖:在斜方肌下缘、背阔肌、最长肌中;有第八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支;布第八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八胸神经后支外侧支。胃脘下俞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最长肌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七、八、九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胃脘下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病症:胃痛,胸胁痛,消渴,咳嗽,咽干;1、支气管炎,胸膜炎。2、胃炎,胰腺炎。3、肋间神经痛。
刺灸法:针尖向脊柱方向斜刺0.3~0.5寸;可灸。
穴位配伍:配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公孙穴、阿是穴治慢性胃炎。胃脘下俞穴配肺俞穴、膈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太溪穴治糖尿病。
用刺灸法: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或治肋间传至前。灸3~7壮。
【胃脘下俞穴位的作用】
胃脘下俞穴缓解治疗胃痛、消渴病、胸胁痛、胸膜炎等。
【胃脘下俞穴位的功效】
胃脘下俞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
【胃脘下俞穴的手法】
用大拇指指腹推按胃脘下俞穴2~3分钟,长期,可以治疗消渴、胃痛等
【艾灸胃脘下俞穴的方法】
用艾条回旋灸治胃脘下俞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消渴、咳嗽、咽干、呕吐等
【刮痧胃脘下俞穴的方法】
用面刮法刮拭胃脘下俞穴2~3分钟,一天一次,可治疗胰腺炎、糖尿病等。
【拔罐胃脘下俞穴的方法】
用气罐留罐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胸胁痛、胸膜炎等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