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经络穴位 > 

治疗耳鸣的穴位图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27     浏览:153    

文章目录

一、治疗耳鸣的穴位图
1. 耳鸣什么穴位好
2. 中医教你穴位治耳鸣
3. 耳鸣是怎么回事
二、怎样治疗耳鸣的窍门
三、怎么缓解耳鸣的症状或影响


治疗耳鸣的穴位图


1、耳鸣什么穴位好


1.1、揉耳周穴位


可用双手拇指轻揉耳周两侧的翳风穴、听宫穴约1分钟,力度以感觉到酸胀即可。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有开窍聪耳和通络活血的功效,这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都有一定的疗效。


1.2、揉耳根部位


可分别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耳根,轻揉约3分钟,以耳根透热了即可。这种耳鸣康复法能有效缓解内耳缺血引起的耳鸣。


1.3、捻耳轮部位


用食指和拇指由上到下同时捻揉耳垂和耳轮约3分钟,直到两耳发热为止,此法可以良性耳垂和耳轮上的神经反射点,从而帮助患者改善耳内环境,消除炎症。


2、中医教你穴位治耳鸣


2.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2.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2.4、之后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2.5、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3、耳鸣是怎么回事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如果是短暂性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可听之任之。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细查耳鸣病因。


怎样治疗耳鸣的窍门


遮蔽发这种方法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够暂时帮助患者忽视耳鸣的现象。比如说收音机及耳鸣屏蔽器。睡觉前可以将收音机调到一定的音频上,让外部的声音稍大于耳鸣声,在这样就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带助听器。佩戴助听器虽然可以暂时性的缓解耳鸣症状,但是特别不适合在夜间使用。因为助听器能够接收到外部的声音,使外部声音遮盖住耳鸣声,从而不会干扰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一到了寂静的深夜,耳鸣声还是存在的,影响正常休息。


用按压颈总动脉方法缓解老年波动性耳鸣。耳鸣不仅仅只是耳部的疾病还有可能是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以及血管病造成的,治疗时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从根本上患者病情,才能尽快解决耳鸣。


注意劳逸结合如果长时间处于一个精神高度紧张,劳累的环境,也很容易导致耳鸣。此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态和作息制度。饮食上多补充一些维生素和锌,对于预防和缓解耳鸣都有一定的好处。


怎么缓解耳鸣的症状或影响


耳鸣有益的食物:


1、莲子粥


取莲子肉30克煮烂,加糯米100克,煮粥食用。莲子粥具有益精气、强智力、聪耳目、健脾胃的作用,且可降血压。对于老年性耳鸣耳聋伴高血压者尤为适宜。


2、紫菜萝卜汤


取胡萝卜2根,紫菜10克,花生油2匙。先放入花生油烧热,放入切成片的胡萝卜炒制,加水适量,文火炖煮10分钟,出汤前放入紫菜,可加入适量盐、鸡精。本汤富含维生素,长期食用,可改善听力。

 
喜 欢

66

 
上一个:感冒按什么穴位好
下一个:针灸治疗近视的穴位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