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背部经络不通怎么办 1、升温是疏通经络的有效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学会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为身体升温、达到排寒湿的作用,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2、梳头促进血循环
方法: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
功效: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3、三线放松通经络
平卧在床上,将身体分为三条线,分别自上而下放松。第一条线(两侧):头顶-头两侧-颈部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关节-两手。意念在中指端保持1~2分钟;第二条线(前面):面部-颈部--腹部-两大腿-两膝部-两小腿-两足背-十个脚趾。意念在脚趾部保持1~2分钟;第三条线(后面):后脑部-枕部-两小腿后部-两脚跟-两脚底。意念在脚心涌泉穴保持1~2分钟。
4、可用针灸帮助打通任督二脉
针灸可帮助打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功效:中医认为人体的心、肝、脾、 肺、肾、胃、胆、大肠、小肠、、三焦、十二俞穴皆系于背,适度捶打背部可振奋阳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和五脏六腑,达到消除疲劳、宁心安神等作用;同时,捶背还可背部皮肤和皮下组织,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传导,强化人体内分泌及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5、五字调息通五脏
方法: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气,嘴呼气,默念:嘘、呵、洹⒋怠⒑,不要出声。每个字音都对应一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心,涠苑,吹对肾,呼对脾。
功效:这是利用调节呼吸来调匀气息,疏通五脏。如果常念“嘘”可以养肝明目,常念“呵”可以泄心火等,长久坚持,会有一定作用。
6、莲花式坐活动韧带
方法: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背部经络疏通的好处有哪些 1、此背部的经络保持通畅对我们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我们人体总共有大大小小十四条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位的通道。每一条经络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脏腑。然而我们人体的上焦、中焦、下焦都集中在背部,上焦主气、中焦主血、下焦主水,气不通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毒不排,因此背部的经络保持通畅对我们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背部的经络连接身体各个部位,经常背部能打通全身气血、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可缓解全身疲惫和肌肉疼痛,去病强身、增加人的抵抗力。消除疲劳、安神等作用,并可强化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
3、上背时,可以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脏疾病的心俞穴,能宽胸理气的督俞穴,以及有理血、宽中和胃的膈俞穴。下背部时,可以的主治肝脏疾病的肝俞穴,主治胆囊疾病的胆俞穴,键脾、和胃、化湿的脾俞穴等等。左右肩胛,到的穴位,对治疗头部、面部疾病、颈椎病、肩周炎等,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解析背部经络不通的症状 1、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
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而脊椎两侧的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2、痛则不通
只要身体出现疼痛症状,不论是什么部位,都代表着此部位的道路不通畅了。背部经络包括心包经不通、三焦经、肺经、大肠经、脾经、胃经、心经、小肠经、督脉、任脉、经、肾经、胆经和肝经。
3、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络
80%的疼痛都来自它的不通,对应的是肾经,不通会导致肩颈酸痛胀,腰酸,偏头痛,失眠,身体排毒代谢较慢。背部经络包括心包经不通、三焦经、肺经、大肠经、脾经、胃经、心经、小肠经、督脉、任脉、经、肾经、胆经和肝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