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四禅定功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5-30     浏览:264    


四禅定功是原中国协会副会长巨赞法师的遗作。本功不但用于佛家修持,而且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


禅定是人类心理生理上可能有的一种现象,它发生的作用也很微妙,所以古代印度的各种都注重禅修,更是如此。如无著菩萨的《六门教授习定论》云:“由习定故能获世间诸福以及殊胜圆满之果。”智者的《释禅波罗密》卷一亦云:“若欲具足一切诸佛法藏,唯禅是最,如得珠玉,众宝皆获”。这里仅简要介绍一下常用的四禅定功修法。


(一)调身


调身就是在禅修的时候调整身体的姿势,通常主张结跏跌坐。智者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上说得比较详细,大约可分下列六项:


(1)安从处:


在比较硬的床或方凳上,铺上软垫子。下要垫高一些,务使坐后之两股前后平正,否则容易发麻或发痛。


正脚:


两腿盘膝而坐,称为跏跌有双盘和单盘两种方式,可参观第四章一节。


(3)宽衣解带。


(4)安手:


以左手置右手手掌上,贴于小腹之前,置于小腿上,或以一手轼握他手四指,两拇指结成交叉之形;或以左手握右手,或手握左手,置于腹下或腹上。


(5)正身:


先把身体和两手挺动七、八次,然后端坐,微同前俯,使心窝降下,宜向后稍稍凸出,使脊骨不曲不耸。


(6)正头颈、眼、舌等:


鼻与脐相对,端直而坐。然后闭口(或在闭口之前,开口吐出浊气1~3次),舌抵上腭,轻闭眼,以断外光(或微开眼),总之以“不宽不急”为度。


(二)调息


调息就是把呼吸调柔入细,引短令长的意思(参见第四章“调息锻炼”一节)


(三)调心


调心即调伏乱思,克制昏沉,以便达到净虑的目的。调心强调心息调融的要求。心息调融(这种状态和方法,印度文称为“安般”、或译作“阿那波那”),是禅修的初门,经典上称为“甘露门”,因为它可以引发许多功德。据《瑞应经》载,在菩提树上悟道之前就是修的安般法,后来他常教们修习。所以《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一说:“因息修禅,疾得禅定”,又说“系念修习阿那波那入欲界定,依欲界定得未到地,如是依未到地次第获得初禅乃至四禅”。


基于心息调融状态的不断进展,逐步加深了净虑过程。四禅定好是四种深度不同的调心结果。


(1)一禅:


一禅又称初禅。当达到“泯然澄净,GG安隐”的状态,这时思想集中,毫不分散,称为“粗住”。从“粗住”再进,心理方面“GG安隐”的状态更加增强,称为“细住”。这时因为心理方面非常安隐,身体自然正直,坐久不倦,好象有什么东西支持着似的,但偶尔有一阵阵肌肉紧张的疼痛和紧张疼痛消失以后的疲困。这样经过几小时或者一两天、一两个月,心息就更加深细,会感觉自己的身体非常明净,心理也“爽爽清凉”,没有一丝牵挂,叫做“欲界定”。


修习“欲界定”到纯熟的阶段,可以连日不出定,也可以保持定法经年累月而“无懈无痛”。同时,还能引发象电光似的无漏慧,所以又称为“电光定”。从这里深入,就会发生“身心泯然虚豁”,“ 装惨”的现象。此为“未到地定”,或名“未来禅,因为它能引生初禅,是初禅的方便定。


未到地定的功效,有显然超过欲界定的地方,就是”入定出定身体温暖,悦豫快乐,颜貌熙悦,恒少睡眠,身无苦患”,可以说,在身心两方面都达到了非常康健的程度,因而又引发“八触”。入未到地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经过一日 乃至七日,一月乃至一年,如果定法不坏,就觉得“身心微微运运而动”,或从上发,或从下发,或从腰发,渐渐遍及全身,这叫做“动触”。动触能生十种功德,谓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其含义为,触动发生时,身心虚豁为空, 拙幻烂钗明,一心安隐为定,不复疑惑为智,惭愧信敬为善心,没有粗犷的意念为柔软,因得法生庆悦为喜,触法娱心恬愉美为乐,没有贪欲_恚等五益为解脱,安隐久住敛念即来为境界相应。其余七触也有这十种功德,共为八十种。不过每一种功德中又有三种状态;如动触起时手脚搔扰,动作急疾,是太过的状态;一切不动,如被缚则为不及;身内运动,不迟不急,才是适中的正常状态。又如,空这一种功德,若永寂绝,都无知觉,则是太过,铿然块碍,又是不及,只有豁尔无碍,才是正空。


八触发生的时候,有时一种触连续不断,较深较细,称为竖发;有时一种触未发到一定的程度又发其它的触,叫做横发。竖发、横发的先后,随各人的体质不同而异,通常都是先发生动触。禅修到了这种境界,称为“得心”,可以进入定,因此未到地定所发生的八触,通常归入“初禅发相”之中。


一禅有五个支分,即觉、观、喜、乐、一心。初触触身,有所感受,为觉。细心分别八种触及各种功德,为观。庆昔未得而今得,为喜。恬适收信人,为乐。寂然静止,为一心。这五支都是从未到地定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得到了初禅,身心的快乐柔和又远远胜过未到地定,《禅法要解》卷上说:“初禅快乐,内外遍身,如水渍干土,内外沾洽”因而能够断伏欲界烦脑。


初祥有觉有观,不能使禅修更为纯净,所以还应该把它舍弃掉。舍弃了觉观,就可发“中间定”,由中间定再进入第二禅。


(2)二禅:


二禅的支分是内净、喜、乐、一心。内净就是舍弃了觉观之后的清宁状态,“如如澄静,无有风波,星月诸山悉皆照见”。这里所说的喜乐,和初禅在性质上有所不同,因为初禅的喜、乐是从离欲得到的,而二禅是从初禅之定得来的。


(3)三禅:


二禅因内净而生大喜,因喜生着,可能引发烦脑,只有把它舍弃了,才能进入三禅而身受无喜之乐。这样的乐,从内心发,绵绵美妙,据说是“世间最乐无有过者”。不过,又有遍身和不遍身两种区别。遍身的乐,全身每一毛孔每一器官都充满着欣悦,心里面也是“乐法内充”,情得通悦。不遍身由于有机沉没、不安隐、生贪着三种过失,因此三禅的支分是舍、念、智、乐、一心。舍:就是舍掉喜。念与智,是针对着三种过失而安立的。这样,第三禅就独得“乐俱禅”的名称。


(4)四禅:


四禅的支分是舍、念清净、不苦不乐、一心。舍的意思是“无所依倚”,因为在第四禅中,身心的调柔安隐达到了非常高深的程度,象三禅的遍身已经无此需要,可以舍弃。又三禅的乐并不是永久的,贪着了,也会成为苦患,也要舍弃。舍弃了三禅乐,“行不若不乐受,不忆不悔”,于是意念清净到极点。据说在这时候,出入息微细得象没有一样,因此第四禅又名“不动定”或“不动,智慧”。得到了第四禅,再进修四无色定或其它的定,都很容易,所以经论上又都以第四禅为根本。


摘自(《实用气功手册》)

 
喜 欢

124

 
上一个:中老年养生咽津功:玉液养生-张天戈
下一个:健身的灵子术(气动功)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