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与拳友们讨论太极拳中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力”与“劲”的关系和区别。回家后执笔静思,将个人对太极拳中“劲”与“力”的认识,写于纸上。今将个人拙见示于拳友,与大家讨论,以期进步。
首先,谈谈“力”字的来历和本义。“力”――甲骨文和金文,皆像奋臂下手作力之形。《说文》根据小篆的字形解释为:“筋也,像人筋之形。”本义是体力,如身强体壮。也有学者认为,甲骨文的力字,是古代的一种耕地的农具――“耒”的象形:上端为长柄,下端弯曲的部分是用来铲土的来头,中间 加一竖杠是用来踏脚的。所以,力字的本义是指一种农具。用耒来耕地是要使劲用力的,故力字引申为力量,力气。从上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力”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或表象。那“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或产生“力”的源泉是什么呢?看来从汉字的起源上是很难找到答案。许多人认为肌肉收缩是“力”产生的根本原因。但笔者认为肌肉收缩只是产生“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根本因素。那根本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人生来就具有的未经过后天训练的力。换句话讲,这种“先天具有的力”的体质是力产生的根本因素。这种“先天的力”是因人而异,有大有小的。“先天力”的大小有遗传因素,也有人“先天元气充沛”,“先天”的内脏器官功能或发育就强于常人的因素。因为从中医角度讲,内脏器官功能强壮的人,其体质必然也强壮,其力量也大。比如先天肾脏强健则精气和骨髓充足,骨骼发育坚固有力;先天肝脏强健则筋得所养,关节运动灵活有力;先天脾脏强健则肌肉丰满壮实,四肢轻劲有力;先天肺脏强健则宗气强盛,肺活量大,耐力和力量也强于一般人;先天心脏强健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再有先天元气充沛则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得功能健旺,机体的素质强健。在现实生活中你如果留意观察也许会发现这种先天体质或器官功能超强的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游泳冠军运动员菲尔普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超乎寻常的运动能力是其他世界级游泳运动员都望尘莫及的。据有资料显示菲尔普斯出生时8 斤半重,58厘米身长,成人后身高到1.97米而且手臂超长,手大脚大。菲尔普斯的肺活量达到15000毫升而世界级游泳运动员的肺活量一般在7000毫升左右,菲尔普斯的肌肉在同等收缩强度下比普通人少产生50%的乳酸,与世界级游泳运动员一起吃住训练,别人都会比他先累。笔者认为菲尔普斯的成绩或运动能力除了与刻苦训练分不开外,其“先天”的体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在选材时就把这种“先天”具备的力量大小做为一个重要条件。
例如:举重、投掷、体操、摔跤、柔道等很多项目。“先天”就具备超过常人的力量,再通过后天的针对力量的训练(主要是肌肉力量训练),可以使运动员的力量或爆发力更加强大。一个成年人的力量实际是“先天力”和后天的肌肉力之和。
男子的“先天力”和肌肉力,在32岁之前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的,其增加的幅度是有限度的;32岁至40岁之间,“先天力”和肌肉力是处在一个较为平稳的阶段,既无明显增加也无明显减少;男子40岁后,肾气由盛转衰,48岁后,阳明经气衰竭,56岁后肝气衰退,64岁后,肾脏衰,所以男子40岁后内脏器官的功能在p弱,体质必然要p弱,“先天力”和肌肉力也会随着逐年减小。这也是世界级优秀运动员一般在40岁前就退役的原因。
一个健康男子的“先天力”32岁前是逐年增长的,是一种自然增加的状态,不是人为的通过训练可以增加的,其增加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规律,“先天力”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肌肉力量是可以通过针对性的训练而增加的,但肌肉力量的增加也是有限的。
本人认为太极拳论中的“有力打无力……”“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中的“力”就是指“先天力”与后天肌肉力的合力。这种合力用来参加现代多数竞技体育项目比赛或在日常生活中干些力气活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如果在太极拳健身或搏击中片面强调这种力量或是把这种力量做为重点练习是非常不妥的。因为太极拳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是一种极为特殊且复杂的运动形式。其实不只是太极拳强调不用力,少林拳也不崇尚力量。说到少林拳很多朋友把它归入外家拳,认为其崇尚力量,用力为拙力、僵力,其实不然。本人有幸淘到一本《少林拳术秘诀》作者尊我斋主人,太极拳名家吴图南先生作影印前言。书中第一章第三节将少林拳的刚柔阐述的清楚明了。书中提到“刚柔。柔术虽小道,精而言之,也如佛释有上中下三乘之别。三乘维何?即刚柔变化之深浅即上中下所由判焉。上乘者,运柔而成刚及其至也不刚不柔亦柔亦刚,如淬然临敌随机而动变化o方,指似柔也遇之则刚若金锥;身似呆也变之则捷若猿兔。敌之遇此,其也不知其何以伤,其倾跌也不知其何以倾跌。神龙莫测端倪,此技之神者矣。但柔而成刚一段工夫,非朝夕所能奏效,此上乘中技术也。
所谓中乘者何?即别于上乘之谓也,其故因学者初学步时走入旁门,未蒙名师之传授指点,流于强使气力,刚柔无相济互用之效或用药力或猛力等强练手掌臂腿之专技,不辞疼楚朝夕冲捣銮习逐致周身一部分之筋肉气血由活动而变为坚凝死坏致受他种之病害。其与人搏也寻常人观其形状则或生畏惧之心而不敢与较,若遇上乘名家则以柔术克之,虽刚亦何所用,俗谚云:‘泰山虽重其如压不着我何。’此刚多柔少之所以非上乘也。术以柔为贵,至于专使气力銮野略,出手不知师法,动步全无揩则。即t于呼吸运使之精,复不解刚柔虚实之妙,乃以两臂血气之力习于一拳半腿之方,逐自命个中专家,此下乘之拳技,不得混以柔术称之,学者所宜明辨也。……”从此文中可知,上乘的少林功夫不是使拙力、蛮力、硬力可以练出来的。纵观现在练习少林拳者多是中下乘练法,导致很多人错误的认识少林拳,甚至对力量在武术中的作用也产生错误认识。
下面再谈谈太极劲或叫太极内劲。还是先从“劲”这个汉字来谈谈吧。“劲”字形声,从力、y声。本义:强劲有力。“劲”强也――《字林》。由此可知“劲”就是力,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劲”与力是不分家的,可相互代替使用。然而太极拳是一门科学或叫学科“劲”作为这门学科的专业用字,其意与日常生活中的“劲”是有着很大不同的。既然与力不同,那太极劲是怎样产生的哪?
让我们先来听听太极拳宗师们是怎样阐述的吧。杨澄浦宗师的《太极拳说十要》中提到“……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陈氏太极拳讲“发于丹田,以意行气,轻轻运动,运于骨缝之内,再i骨缝内运于肌肤,贯注于四梢,复归于丹田。缠绕往来,轻灵圆转,逐渐产生一种绵软而又沉重,外如棉花,内如钢条的一种内劲。功夫越高,内劲的质量越高”。太极宗师李亦畲的《五字诀》中提到“……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从以上各论可知太极劲主要是在松柔的状态下通过对神、意、气血运行、以及丹田的修炼而得来的。这也是太极劲与力所不同的根本原因。太极劲与力还有哪些区别?本人根据个人体会理解和参阅资料后简单总结如下:
1、太极劲是通过正确科学的训练方法,长期训练出来的,并可S着功夫的增长而增长,不受年龄限制。力是人体“先天力”与后天针对肌肉迸行训练而产生的肌肉力之和。力在男子三十二岁前是逐年增长的,但到四十岁后会逐年减弱。
2、练劲不会伤害身体,对健身防病甚至治病都可起到非常好的效果。练拳不放松,只想着使力用力,长此下去有碍身体健康。
3、在武术技击中,劲具有穿透性,在手接触进攻者的躯干瞬间将劲渗透到进攻者机体内部,使机体内部相应脏器受到冲击产生伤害,使迸攻者瞬间丧失战斗力。而力作用在进攻者的机体表面时,进攻者可以使受攻击部位(薄弱部位除外)的肌肉高度收缩,用等同的力或更大的力去抗衡。
4、劲沉稳或轻灵、劲圆活连贯迅速善变而无形、劲凝聚且整。力浮而呆滞、速度迟缓、断续、僵直、涣散、不善于变化、变及带形。
下面谈谈劲与力在推手中的一些情况。在实战推手交流时有时会看到力大的人用力量把练习太极推手的人推出圈外。由于这种现象,不少人认为练力量比练劲更重要。谈到这里本人想先说一说本人对太极推手的一些认识。太极推手是整套太极拳体系中的一个训练环节,其目的是通过两人的相互练习,熟练掌握 太极拳的颉⑥邸⒓贰按、采、、肘、靠、进、退、顾、盼、定的使用方法并同时训练听劲功夫。太极推手训练也是过渡到太极散手训练的一个必须的过渡阶段。作为训练手段和过渡阶段其目的是为顺利进入太极散手阶段服务的,是不适宜单独把太极推手拿出来进行交流或比赛的。纵观太极拳先辈们所著书籍中,没有一家把太极推手作为交流或比赛手段进行介绍的。各派太极拳的创始人和其后的2、3代太极拳名家中,没有昕说谁是靠太极推手而名扬四海的,多数是通过散手实战打出名望的。现代人把太极推手作为交流和比赛手段是因为怕散手交流伤害彼此,既伤和气又要承担法律责任。再有随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散手搏击也确实在现代生活中逐渐失去其价值。然而太极拳作为武术,交流是必不可免的,不得以把推手拿出来迸行交流,推手交流很安全、很文明。但是常此以推手方式交流,却制约了太极拳搏击的发展,致使现在太极推手名家到处有而真正的太极拳实战家凤毛麟角。
既然太极推手交流现象已经在全国广泛存在,那我们就要面对它、研究它。如何正确的进行推手交流或正确看待推手交流中的一些现象哪?笔者认为要进行太极推手交流最好选择真正有太极功夫或懂得太极推手的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些人在交流过程中运用的是太极劲,通过彼此“劲”的对抗交流便可探知对方功夫高低。这种太极劲的对抗交流对提高彼此的太极功夫非常有利,尤其对太极功夫弱的人帮助更大。然而在现实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力量大的人用大力与练习太极拳的人推手,而且很多时候力量大者获胜。笔者认为如果练习太极拳的人太极推手的功夫不是很高的话,最好不要与其推手。因为就推手这种形式而言太极劲与力量相比并不占多大优势。假如经常与力量大的人推手,那练习太极拳的人(尤其太极功夫不高的)太极劲的功夫会不增反退,最终沦为比力气实为可惜。对于力与劲(太极劲)在推手对抗中的胜负,我们应该客观辩证的看待这问题。首先推手这种交流形式或规则本身就有利于力大者。其次力分大小,太极劲的功夫分高低,人分体重级别。以上这些因素在推手对抗中起着今极为重要的作用。体重大者不管是用力还是用太极劲都比体重小者占优势;其次体重大且力量也大,比体重小且太极劲的功夫一般者占优势;再有即使体重相当,但一方力量极大而另一方的太极劲不足以对抗对方之力(没有达到四两劲,不足以拨千斤力),那肯定力大的一方胜;即使太极劲达到很高程度者如果与体重大、力量又大、又懂得一些虚实变化的人推手,想要战胜对方也是不易的。太极劲的长处更多的是表现在实战中。本人认为太极拳名家黄性贤先三与东南亚摔跤冠军的擂台赛很说明问题。这场擂台赛有录像资料,这也是历届太极名家唯一公开的实战录像,录像中显示黄性贤先生以分获胜。假使黄性贤先生与东南亚摔跤冠军按推手比赛规则进行比赛,那获胜的一方就很难说是黄性贤先生了。
力量与太极劲在推手对抗中,不能因为时常有力量大的人凭借力量获胜,就否定太极劲,进而否定太极拳的理论、训练方法和实战。这是大错特错的。太极拳自古就有完整科学的理论基础,训练方法。作为太极拳爱好者笔者希望将所知道的和所理解的与广大太极拳爱艺者交流,以期待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