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武学导论-汤鸿鑫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22     浏览:539    


一、本导论中心思想:怎样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认可)的核心理念(共同准则和共同规律),来传播太极武学(太极文化)。这是太极武学能够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中国文化能够走向(普及)全世界的奠基石。




(一)、太极拳的定义




01.太极的定义




“太极”是宇宙(世界)中“一切存在”的总根源(产生一切)、总和(包容一切)、总运行规律(主导一切)。“太极”就是“道生一,一生二”的“一”,也即“无生有”的“有”。




02.拳的含义。




“拳”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其表面意思“拳头(格斗技能)”,“拳”是“把握”的意思。就是怎样发现万事万物(存在、运动变化和创新发展)的总根源(总规律),然后怎样有效把握这个总根源(总规律),怎么彻底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也就是:学习(理解)太极、把握太极、有效运用太极,怎样有效运用太极(理念)来把握自己的人生。太极拳的广义含义等同于太极武学(太极文化)。




03.传统武学研究方向(对格斗技能研究)的弊端




人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心理素质的强大,身体素质只要健康达标就是最佳状态。而对格斗技能的研究有两个弊端:1是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不再需要格斗技能,如果武学以研究格斗技能为主要方向,那么在现代社会无法引起多数人的共鸣(认可),这会直接限制整个(太极文化)行业发展的(受众群体)规模;2是格斗技能的研究与实践之于健康是有害的,所以多数人无法(根本不会愿意去)实践。这样就会让太极武学(太极拳)的发展局限于一个极少数群体(职业竞技运动员)中,无法普及(无法得到广大受众群体的认同)。




04.武学(新武学)的定义




“武学(新武学)”是关于“生命力”的学说。




“武”就是生命(以人为代表)最根本的生存意识,通俗地说就是:怎样好好地活下去。武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的生命力(生存能力),而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生命个体的战斗力(格斗能力)。从古圣先贤、诸子百家,一直到当今的天上地下、各行各业,从古到今所有精英穷其一生殚精竭虑苦苦追寻的是什么?答案就是一句话:怎样(让全人类都能够)好好地活下去?




“学”就是学习(理解掌握理论)“怎样好好地活下去(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实践中验证这个方法是否有用(学习武学理论,然后有效运用这个理论来指导实践)。




“武学”是“生命力”教与学的形式、方法、过程的总和,是对“生命力”的学习研究、传播承袭、创新发展的总和。




05.太极拳的定义




太极拳(太极武学)就是怎样把握太极(理念)让自己和家人(以及更多的人)能够好好地活下去。“怎样好好地活下去?”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基本目的,是人类文化的凝聚点,是所有文化的共同目标指向。“好好地活下去”需要两个条件:健康(身体素质的健康)和强大(心理素质的强大)。健康是好好活下去的前提,强大是好好活下去的保障。换句话说:学习太极拳就是学习怎样健康(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学习怎样变强(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是太极武学(新武学)的核心理念,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够接受(认可)的核心理念。如果以“怎样好好地活下去?”作为太极拳(太极武学)的核心理念(研究方向),以健康和强大作为教学内容,再配上立体、形象、直观的3D太极教材作为传播载体和教学模式;那么中国的太极拳(太极武学、太极文化)将会被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所认可,并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只要是人,谁不想好好活下去呢?),整个太极武学产业将会蓬勃发展,继而可以从一个侧面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影响力),这与孔子学院的核心理念(面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是完全吻合的。




二、太极拳的研究范围,由小到大可以分为3个层面:




01.太极拳套路(基础养生学)。(包含:套路篇)




02.太极运动养生学(系统完整的养生学)。(包含:基本功篇、套路篇、保养篇)




03.太极武学【包含:太极运动养生学、太极为人处世学(搏击竞技篇、承启篇)、太极哲学(哲理篇)】




三、太极拳课程的系统框架




01.太极小学




太极小学的课程注重于盆骨的水平面自转、下肢的迈步和重心转换、上肢的摆动。例如:目前流行的24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系列)就是太极小学的要求。太极小学课程适合体质相对较弱的人群作为养生祛病用,例如:老年人群体、正在疾病治疗和康复阶段的病人群体等。




02.太极中学




太极中学的课程注重于整条脊柱的水平面自转(俗称搓麻绳)、下肢的滑步(以横向滑步为主)和稳固(尾闾下沉)、增加上肢的舞动,上肢配合下肢运动。例如:目前外传的陈式太极拳系列和杨式太极拳系列就是太极中学的要求。太极中学课程适合体质相对较强的人群作为强身健体用,例如:年轻人群体、武术爱好者群体等。




课外读物:迈步和滑步的区别,盆骨的运动轨迹、开步时足底的运动轨迹等例举几个区别出来让大家先大致了解一下。




03.太极大学




小学和中学是业余爱好者的学习内容(学习太极拳是为了养生的群体),以锻炼太极拳套路为主要课程,以立体、形象、直观的网页游戏版教材作为标准展示方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让他们从中受益(从运动中得到养生效果)。从太极大学开始,是专业研究者的学习内容(学习太极拳是为了当太极老师的群体),这就必须从预备式开始进行系统完整的学习(包括:基本功篇、套路篇、保养篇的内容),从对运动模式的分析和研究作为切入点,并适当配上冥想的内容。




太极大学的课程注重于脊柱的柔韧性训练(脊柱完整系统的6个运动模式),脊柱主动运动并带动下肢和上肢进行统一协调运动、下肢的滑步(以纵向滑步为主,纵向难度大,横向难度小)、连贯成一个由足-腿-腰-脊-胸廓-上肢的整体协调、上肢飘荡(形于手指)运动模式,太极大学的学习内容分布于中国各门派的内传太极拳传承者中,内容大同小异,俗称各家的看家本领(各家老师是靠教这些内容吃饭的)。例如:传统杨式太极拳50式套路(内传)以及陈式太极拳系列(内传)就是太极大学的要求。




课外读物:脊柱爬行法――脊柱运动于健康。




脊柱(这里的脊柱是大脊柱概念,等同于躯干骨)上通大脑、中联脏腑、下领神经,人体的脑髓、脊髓和骨髓都直接跟脊柱健康密切相关。传统医学(养生学)和现代医学都认为:脊柱的健康直接决定了人的整体健康。因此,想要健康,首先要从保持脊柱健康(不退变)开始;想要保持脊柱健康,就要从运动脊柱开始。




脊柱爬行法是太极拳基本功之一,主要是针对尾闾盆骨、脊椎骨、胸廓、肩胛骨和头骨(以下统称躯干骨)的锻炼,日常生活以及普通锻炼方法都难以运动到躯干骨,因此躯干骨更需要得到有效运动,通过主动运动躯干骨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同时脊柱连接下肢和上肢,脊柱柔韧灵活能够使全身各个部位(关节)连成整体。脊柱爬行法是不可多得的整体劲(协调性)训练方法之一,长期坚持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提高整体协调性。




04.太极硕士




硕士开始学习内容从形体到气息,包括:腔体鼓荡、脏腑调和(柔和)、内外通透(从脏腑腔体到皮肤内外通透)。




课外读物:怎样成为强者?(怎样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怎样成为强者?强者就是英雄,也就是清静。




“清”就是思维清晰(认清现实、看透一切),“静”就是内心平静(面对现实、内心不起波澜)。能够认清现实就是智,也就是英才;能够面对现实就是勇,也就是雄才;英雄就是英才+雄才。




思维清晰就是要做到:“悟透天理,吃透人性;融和水火,保持心静。”




天理:共存和发展。共存就是现在常说的共赢、和谐。体现了天(宇宙自然环境)的包容性,天能包容一切。




人性:生物(自然物质)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这三种属性的均衡协调,能够透彻理解人的这三种属性并保持使之和谐(均衡协调),就是吃透人性(不要理解为能算计别人就是吃透人性)。人世间的任何事情,基本上都可以用这三种属性去透彻解释。




水火:水火理论就是阴阳理论(动静理论)。以健康作为例子:水就是静的力量,就是无为,就是疾病发生之前的预防;火就是动的力量,就是有为,就是疾病发生之后的治疗。




静心:只有思维清晰(俗称脑袋清醒)的人才深刻地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心静。什么是静心?静心就是要求做到(在大风大浪面前依然能够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衡、意志坚定、道德高尚。心静可以提升(人)对细微变化的敏感度;心静才能抓住问题的重点,然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心静才能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并持之以恒。




以上内容只是大纲,具体内容非常丰富,归纳在承启篇《武学哲学家的反思》这套教材中。




05.太极博士




博士开始学习元神内敛、凝聚真气、真气运行。




博士的学习内容已经超出了本家个人能力,因此需要有一个互相探讨,共同研发的过程,所以在这里不再详细解释。在这里我们只说一句:太极拳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各人所站角度和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今天我们从入门(太极小学)角度去理解整个太极拳的系统框架,按照上述标准先大致理解一下就可以了。




(二)太极拳(太极武学)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结束分崩离析的太极拳格局,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核心理念、教学内容和传播模式,(各门派、各层面的研究者和练习者)在同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目标下一起努力,共同推动整个太极文化的创新发展。




一、划分系统框架的意义。




由于受门派局限性的约束(限制),中国太极拳各门各派各自为政、自吹自擂而又互相倾轧、拆台,你说他不对、他说你不正宗,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系统框架的划分,以运动模式作为统一的标准,形成一个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学习阶梯,让大家有一个可以遵循的共同准则。




由于文化传播的不系统、不完整,导致有些人把24式太极拳当做太极拳的全部内容,也有些人刚上完小学就臆想着读博士(刚练完24式太极拳就想着真气运行),抛开中学、大学和硕士的学习过程,想一步登天,由于错误观念的指导而荒废了人生是非常可惜的。系统框架的划分,可以让每个太极拳练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太极拳领域中的高度(今天所站的位置)和未来要走的方向和路程,在一个有路标、有台阶的路上走,才不会迷路,才会走得高(个人境界)、走得远(人生与社会价值)、走得久(历史价值)。




从太极拳发展史角度来看:个人(单个门派)的努力会随着个人(单个门派)的兴衰而逐渐消散(俗称人死拳消,人死了功夫就消失了),一些太极拳研究者毕生努力形成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投入(统一)到整个太极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那么对整个太极文化的发展起不到多大作用,导致研究者和练习者没有归属感(说的严重一些,很多人研究了一辈子太极拳,还是感觉自己就像是孤立于太极文化之外的旁观者)。而在统一的系统框架之中:简化太极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填充(丰富)太极小学的教学内容,同理外传太极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填充(丰富)太极中学的教学内容,内传太极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可以填充(丰富)太极大学的教学内容,就像构建出一座宏伟的武学大厦,大厦的一楼有简单的入门基础教学内容,二楼三楼也有循序渐进的高级学习内容。这样一来,个人(门派)的毕生努力就可以统一到整个太极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正面的能量,推动整个太极文化行业向前发展。




二、3D太极教材的作用




立体、形象、直观的3D太极教材(网页游戏版)可以放低对学习者的智力(悟性,即对肢体运动的模仿和领悟能力)要求,扩大受众群体,为太极拳的普及奠定传播载体基础。




3D骨骼运动要领和3D模具运动要领可以突破语言传播的局限性、纠正语言翻译过程中产生的原意偏离,为太极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传播载体基础。




三、太极武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句“怎样好好地活下去”,将会突破语言文化、民族人种、地域国界的局限性,直指人心、与全人类产生强烈地共鸣,普及流传于当世、延续发展于历史(未来),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和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发展(朝着怎样好好地活下去这个共同目标前进)的基本因素。以“怎样好好地活下去”为核心理念的太极武学体系,也将会因此得以发展壮大、传承延续。

 
喜 欢

231

 
上一个:太极拳习练者的种类-刘凤岭
下一个:太极拳推手修炼“着熟”二题-张宝银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