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趟泥踏拉步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1-15     浏览:382    
趟泥踏拉步是太极通背拳“五弓劲”法中“腿弓”劲,的动态操法,其操练方法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内涵要以奥妙无穷,说其简单事因为其操练起来并不复杂,稍有武术基础的人一看就会,一听就懂,一练就行。说其内涵要义奥妙无穷是因其并非像表面所见那么简单,内中要义如不言明很难自悟,且其又是人身“三大节”(三大节:即腿身臂,这三节非常重要关乎武技高下,身体僵滞为三节未活,发力不整为三节未合,劲不达稍为三节未通,只有掌握了三节的松整合一柔弹贯通,才能具备五弓的蓄放自如),之一的根节所在其所据的地位及神奇功效绝非一般步法可比。
有诗赞:”万步之首为趟泥,根节之力显神奇,身整刹车此步出,冲拥催撞不可离”
此诗绝非虚夸,其中奥妙只有习者自知望有缘者多加珍惜。
现就具体操法介绍如下,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方家指正。
一. 预备式
全身自然放松并步站立,两手成掌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手指向下,两眼平视前方
要求:神意内敛,下颌微收,舌抵上腭,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收腹敛臀,尾闾下垂,空胸下气,气归丹田(不能沉,沉则滞)降至脚下涌泉穴。
二. 趟步行走(直线)
两手不动微屈膝,略下蹲,右(左)脚向前趟步直行,然后左(右)脚在向前趟步,依此顺序左右脚轮换,沿直线向前趟走。
要求:1.松臂垂指
两脚向前趟走(直线)时,两手臂自然松垂。手指要有向下沉的意念。
2.平离地面
两脚趟走要尽量做到平起平落,绝对不许翻蹄亮掌,但也不要脚掌擦地,要稍离地面为宜。
3.对拉拔长
趟行时还要做到头顶项竖,沉肩坠肘,松腰正脊,命门后突,园挡开跨,尾闾下坠,对拉拔长
4.骨撑肉坠
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百汇穴要虚虚上领,头部要有被绳子提起来的感觉,气要降下去,上身要虚空,重心尽量降低,全身除去骨架支撑外“肌肉”“筋膜”全要下坠,要体味“骨撑肉坠”的松沉感
5.拉胯催膝
这是“趟泥踏拉步” 的关键所在,拉跨是指两胯必须彻底松开,就像俗语说的“拉拉跨”一定要找到脚上穿不提后跟的布鞋,要趿拉着鞋向前走的感觉,要体现“踏拉”二字,而催膝则是“趟泥踏拉步”是否做对的决定因素,有人练习了一生也走不出趟泥踏拉步的劲,关键原因是不明催膝之法。催膝的要点在膝部穴位上,也就是要把劲点放在膝部穴位上(穴位不是一个,因用法不同而变化,另文再叙)用穴位领劲趟行,催膝作对的感觉为膝部以下至脚面即小腿正面前行时有一种趟水破浪的前涌感。也就是在没膝深的水中前行时小腿正面有一种冲破水的阻力感觉,同时脚面有一种趟翻稀泥,如犁耕地的沉重感,也即“迈步如犁行”,同时整个身体有一种前涌受阻的身撞刹车的感觉。以上诸点作对即找到了走“趟泥踏拉步”的方法
三. 回身
当向前趟步行走三,五十步后(视场地而定)即可回身向左向右均可“太极通背拳”回身时不同于“八卦掌”的摆扣步回身而是用的“身子耍手脚”即回身时不停步直接用摆跨劲将身体向后旋转180度同时带动两脚也随身体后转180度(此时两脚位置变换,即后脚便前脚,前脚变后脚)再向前上后脚趟走即可。只是向左向右回身方法不同,回身时关键取决于哪只脚在前,现就右脚在前为例分述如下。
1. 向左回身
当行走至右脚在前时,不停动。身体重心略向前移(但是膝不可过足尖)随即用摆跨劲将身体向左后转180度,同时双脚后脚掌离地,以双脚前脚掌为轴随上体一同后转180度(可理解为用身体将两腿拔起后转180度)重心落在后腿上,再上后脚趟行即可。
2. 向右回身
当行走至右脚在前时,身体重心不变,用腰将右(前)腿拿起,以左(后)脚脚掌为轴同时用摆跨劲将身体及右腿向右后旋转180度,此时前后脚变幻位置,再上后(左)脚趟行即可。
若左脚在前则旋转方向不同,其他照旧,依次左右轮换继续向前趟走即可。
要求:转身时要立身中正把握住重心位置的变换,身体要保持平稳,切忌大幅度上下起伏左右摇摆,一定要以身带腿,即身子耍腿,决不许腿耍身子。
四. 收式
五. 当来回趟行走回至起式位置(中途亦可)时即可收式以“三七步”形式停住脚步,以头领劲慢慢起立同时将前腿收回两脚并拢,两手不动,收式还原即可。
要求:收式时,头上顶,脚下踩。全身要有对拉拔长的感觉同时要松身下气,气归丹田下降至脚下涌泉穴。
以上诸点作对即找到了走趟泥踏拉步的方法,其后即可在直线行走趟泥踏拉步的基础上进行“三角”“斜行”“弧形”等方向及其他步法(用趟泥劲)的练习。从中体味走趟泥踏拉步的劲点的妙处,当练习各种步法都能从中找到趟泥踏拉步的劲点所在时,即具备了发力身居武功的腿上功夫(此劲点时为武功中的腿弓的弓中劲点)其后在进行身体其他部位整劲劲点的练习合而为一后即具备了立体面整劲放人的基本条件。
太极通背拳第三代传人:符兆义
 
喜 欢

170

 
上一个:太极拳内劲(能量)的输出与传导
下一个:平衡魔术师太极不倒翁-邬立民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