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公在《太极拳十大要论》中的第六章讲:“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
太极拳是心意相合,以心领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整体健康运动。心如何想,意思就如何随;内气如何引,劲力就如何走;全身筋骨、四肢百骸或顺或逆、或上或下、或走弧线、或走圆圈,螺旋缠绕,动作或动或静、或开或合、或刚或柔、或阴或阳地舞动;其身型稳如泰山,不偏不倚,外形规矩,拳架就此形成。因此,内外三合和拳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以陈氏传统太极拳的放松为例。首先是心静下来,什么杂念都没有,只想太极拳,这是心的放松;心一放松,意随其心指挥全身放松:松肩沉肘,圆裆开胯,眼平视正前,头虚虚向上,五趾抓地,脚底涌泉穴虚空,呼气下沉丹田,慢慢进入无极状态。
陈氏太极拳传人马虹先生在讲放松时,说放松有“松沉、松活、松展、松静”四层意思。
而在放松的过程中,胯的放松尤为重要。只有胯放松了,虚实重心才能轻灵转换,上下才能相随;胯放松,丹田才能转动,打拳才能以腰为主宰;胯放松,才能周身一家发整体劲;胯放松,阴阳才能对称,劲力才能八面支撑,拳架才能中正。
胯的放松有四层内容:胯的下沉、胯的缠丝转动、胯的外向展开即双腿的重心移动、呼气下沉丹田、腰转正、双胯的最后放松。这也正是马虹老师所讲的松沉、松活、松展、松静的过程。
在这里,心为主宰,意气相随,内外三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之中。心想胯要松沉,在心意的指引下,内气催动臀和胯垂直下沉;心想松活,力起于脚跟、行于腿,再催动膝和胯先微向右再向后螺旋顺缠;心想松展,胯和膝的榫关节松开,内气入于骨髓之中,充于肌肤而使肩肘手、腰膝胯节节贯串,重心向左或向右移动;心想松静,呼气下沉丹田,双胯放松,眼看正前。松胯的全过程在内外三合之中完成,外形随胯的放松必然是劲往上领、胯部松开、裆部撑圆、臀微内敛、上身中正、沉肩坠肘松腕,关节全部放松,从而形成规规矩矩的拳架。
又如揽扎衣一式,心想先引进落空,再发放对方,意气相随,上下肢就表现为上合下开,出右脚外套对方的左腿,眼看右,丹田内转,右肩右肘右手向右向上逆缠旋转,走肩、肘、手的节节贯串劲,内气引领内劲穿筋过骨向外发放。当右手推碾对方到我的右脚上方时,我塌掌根变顺缠放松,使劲用到十分满足,碾搓对方,同时右膝扣击对方膝盖致其倒地。这时内气达于小指掌侧掌根,胸微左转、左臀左胯螺旋下沉与右掌下塌碾推相对应,呼气下沉丹田变放松,此时略微一停,但所停者只是外形放松的一瞬间,其内劲内气实未停止。右腿弓步,小腿垂直地面,脚尖45。斜向右外;左腿蹬步,脚尖垂直扣向正前,裆撑圆。过程之中,心与意、气与力、筋与骨合上了;定势时,右手与右足、右肘与右膝、右肩与右胯也合上了。全过程心领意随,四肢百骸皆听其令,内外三合各就各位,刚柔相济,阴阳对称,拳架中规中矩。
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在《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论述道:“天地间人为万物之灵,而心又为五官百骸之灵。故心为一身之主。心一动,而五官百骸皆听命焉。官骸不循规矩者,非官骸之过,实心之过也。
” 要做到“周身俱能轻灵”,必须掌握这样三点:即,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带动的状态;用“守窍”之法,拿住丹田练;以喉头发劲,进行呼吸。
首先,四肢要完全纳入被动的状态
人的四肢,在习惯上是自动、直动的。太极拳用的是“意”,不在外面。
这里的“意”,非意念之谓.乃专指太极的一种特殊打法――“腰脊”(“胸背开势”“顶沉对拔”)机理和“意、气、神”融为一体的一种劲道.体现为虚无劲、空灵劲。这种劲道.柔中带韧,所以.能够把四肢带动得大松大软.大舒大展,柔和缠绵,抽丝挂线,其感觉,很奇特很美妙,也很难以笔墨形容!
至于“意、气、神”,系人体的一种虚能.是实际上存在的东西,只不过存在的性质是空虚的、自在的。太极拳通过它的理法,把这种空虚的、自在的性质,变为物质的、自觉的性质,使之对人体的健康和技击产生作用。只要注意去练、去悟,不难掌握。这是“周身俱能轻灵”的首要条件。
当前流行的太极拳,其表现误区在于四肢的自动、直动,即手脚的比比划划.这同外家拳是一个样子。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动作的快慢而已。从外观形状上看.猫腰弓背,虚实不清.毫无太极拳的味道,《太极拳论》三个“无使有”之一指出――“无使有凸凹处”,就是说的“胸不凹.背不凸”.亦即胸和背部要“开”。胸和背没有内在的“开”劲.怎么能够带动四肢运作呢?
其次,须用“守窍”之法,即盘拳架要“拿丹田炼”
拿住丹田练,是个什么概念呢?是指太极理法基本上都掌握之后,这时的行拳.就要把“心”收到丹田,把丹田当做行兵布阵的指挥部.一切动作和呼吸,由丹田主宰.由丹田牵动,由丹田供给,如此,则一应俱应,一得百得。这里.难以尽述,只可举例来谈。
譬如.拿住丹田练.上身就会顺应地、自然地放松(松.指掌握太极理法相应体现出来的那种松的境界,非主观刻意所为),劲落脚掌,内气通地,有如大树植地生根.脚底产生”实”(虚实的实)和“稳”的感觉。反之,脚底没有“实”和“稳”的感觉,上身就必然没有松开。上身松不开,就轻灵不了。
再譬如.拿住丹田练.盘架就明显地有底气.劲势整,不零乱,不飘浮.“意、气、神”的劲道就足了;“意、气、神”的劲道足了,就是虚无劲、空灵劲足了。进入虚无、空灵的境界了,自然周身就能够轻灵了。
用喉头呼吸法,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用喉头发劲.进行呼吸。喉头呼吸.实际上是一种呼吸的意象,而呼吸出入的气感,经很弱了,或者说不明显了。喉头劲.体现为气的鼓荡。鼓荡的气.属递增趋向的内劲。同自然呼吸的趋向.逐渐趋弱、递减相反。它趁着缓慢的动作而鼓荡:缓慢的动作趁着鼓荡的气而开合,“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前面提到过.“气”,是一种虚能.通过喉头强化了“气”的劲道,亦即强化了“意”的劲道。“意”“精神”,属虚无劲、空灵劲,自然能够增进周身的轻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