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茜草的用价值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祛瘀,通经,镇咳,祛痰。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现代医学临床研究:可以治疗出血性疾患,慢性气管炎,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软组织损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浸酒。
【功效作用】
茜草含葸醌类物质,如茜素、茜草素、黑茜草素等。有止血作用,又有轻度抗凝血效应,水提取物有兴奋作用。茜草提取物及人工合成的茜草双酯,均有升白细胞作用。茜草中的环己肽有抗肿瘤作用。此外,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并有祛痰、镇咳、增加冠脉流量等作用。
凉血止血:《本草正义》曰:“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古今说解,都无异之。《别录》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本鼎味苦、咸,性寒,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血崩诸证。
活血祛瘀:本品可用治血热瘀结之闭经及跌打损伤致瘀滞肿痛诸证。
疏风通络:《本草经疏》曰“茜根,行血凉血之要。主痹,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本品可用治热邪偏胜之痹证。本证多由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经络,郁久不解化热所致。症见:关节灼热,红肿疼痛,痛不可近,屈伸不便,活动受限,可涉及一个及多个关节。遇热则剧,遇寒则疼痛减轻。有发热、I=1渴、心烦、小便黄热、苔黄、脉滑数。热为阳邪,其性属火;热搏经脉,瘀阻气血;痹着不行,而为疼痛。茜草根,苦寒而咸;苦可燥湿,寒能清热,咸可入血;活血祛瘀,疏风通络;热清络通则诸证自除。《本草正义》曰“风痹指血瘀血热,痹着不行而言。茜草寒凉,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
【临床应用】
1、用于各种内外伤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本品苦寒降泄,专入肝分,一兼具化瘀、凉血、止血三效,用于出血证,适宜于瘀血或血热所致者,尤其适宜于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可单用,多入复方。其外用亦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2、用于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本品能行瘀血,通经脉,尤多用于妇科之瘀滞证。治血滞经闭,可与当归、红花等活血调经之品同用;治痹证或跌打损伤,可单味泡酒服,或与祛风湿止痛、活血疗伤止痛之品合用。
茜草的
茜草的副作用 本品苦寒泄降,凡脾胃虚弱、精虚血少、阴虚火旺者慎用。
茜草相关医书记载 《本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
《别录》:“止血,内崩下血,不足,b跌。”“主痹及热中,伤跌折。”
《性论》:“治六极伤心肺,吐血,泻血。”
《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带下,产后血晕,乳结,不止,肠风痔瘘,排脓;治疮疖,泄精,尿血,扑损瘀血。”
《伤寒类要》:“治心瘅、烦心,心中热。”
《珍珠囊》:“去诸死血。”
《纲目》:“通经脉,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
杜文燮《鉴》:“功专活血,治跌扑痈毒,症瘕,经闭,便血,崩中带下,痔漏,风痹,臌胀,黄疸,虫伤。”
《纲目拾遗》;“《葛祖方》治疯气痛,通经下胎,黄疸,瘕痞,蛇伤。”
《本草撮要》:“疗霉毒。”
《现代实用中》:“有强壮作用。适用于小儿及孕妇软骨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