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青黛的简介 1、青黛的来源是什么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豆科植物木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蓝叶中的干燥色素。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木蓝”、“板蓝根”、“蓝实”各条。
制法夏、秋采收叶,置缸内,用清水浸2~3昼夜,至叶烂脱枝时,捞去枝条,每10斤叶加入石灰1斤,充分搅拌。至浸液成紫红色时,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为青黛,质量最好。当泡沫减少时,可沉淀2~3小时,除去上面的澄清液,将沉淀物筛去碎渣,再行搅拌,又可产生泡沫。将泡沫捞出晒干,仍为青黛,但质量较次。
2、青黛的性状是什么
性状本品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微酸。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
3、青黛产于哪里
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此外,江西、河南、四川等地亦产。福建所产的品质最佳,称建青黛。
4、青黛的理作用是什么
理作用青黛(木蓝)醇浸液(0.5克/毫升)在体外对炭疽杆菌、肺炎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金和白色葡萄球菌皆有抑制作用。但亦有报告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等无抑制作用;可能因物提取方法不同之故。
炮制青黛:拣去杂质,过罗。飞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和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末,倾倒于铺上白纸的筛内,晒干,研细。
青黛的
青黛的功效和作用 清热,凉血,解毒。治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
《性论》:“解小儿疳热、消瘦,杀虫。”
《本草拾遗》:“解毒。小儿丹热,和水服之。”
《开宝本草》:“主解诸毒,小儿诸热,惊痫发热,天行头痛寒热,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热疮、恶肿、金疮、下血、蛇犬等毒。”
《本草蒙筌》:“泻肝,止暴注,消上膈痰火,驱时疫头痛,敛伤寒亦斑,水调服之。”
《纲目》:“去热烦,吐血,咯血,斑疮,阴疮,杀恶虫。”
《本草述》:“治中风、头风、胁痛、S、颤振、眩晕、咳嗽、久嗽、呕吐、舌衄、咳嗽血,颓疝。”
《本经逢原》:“治温毒发斑及产后热痢下重。”
《要分剂》:“除热解毒,兼能凉血。”
青黛的副作用 1、部分病人服用青黛后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稀便等不良反应。靛玉红服用后主要产生胃肠道粘膜的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其次为骨髓抑制引起血小板下降。少数患者可有肝功受损。
青黛不适应人群
2、部分病人服用青黛后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稀便等不良反应。靛玉红服用后主要产生胃肠道粘膜的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其次为骨髓抑制引起血小板下降。少数患者可有肝功受损。
青黛市场 1、鉴别要点
青黛特征:质轻细腻、色深蓝,手捻染手,投水上浮,火烧蓝紫焰,有草腥气而味微酸。伪品则质重、色淡,投水则沉,火烧则不燃,极易识别。
2、名典鉴别
宋・马志曰:“青黛从波斯国来。今以太原并庐陵、南康等处,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与青黛同功。”
明・《本草蒙筌》:“蓝实,闽赣甚多,近道亦有。所产须分数种,人惟有蓼蓝。认状的真,与蓼无异。人家园圃,亦每种栽,秋采实曝干,叶可作靛染青,又染雍上浮沫,虽名青黛非真。真者出波斯国间,路远罕有;此即因功相类,特假为名。旋收曝干,色甚紫碧。市家多取干靛充卖,殊不知靛枯黑重实,花娇嫩轻浮,不可不细择尔”。又曰:“靛花虽非青黛,然治小儿疳瘦发热,屡有奇功。”
李时珍曰:“波斯青黛,亦是外国蓝靛花,即不可得,则中国靛花亦可用。或不得已,用青布浸汁代之。货者复以干淀充之,然有石灰,入服饵中当详之。”
清・《本草从新》:“青黛,真者从波斯来,不可得也。今用干靛在取娇碧者,每斤淘取一两,亦佳。”
3、快速鉴别
呈粉末状或结成团块状。用手研开为极细深蓝色粉末,质轻而松,似粉尘,色可粘手粘纸;粉性大,一抖即飞扬。放入水中则浮于水面,很少下沉;用火烧之显紫红色火焰。具特殊草腥气,味较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