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海螵蛸的简介 海螵蛸,中名。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Roehebrune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干燥内壳。分布于浙江、福建、山东等地。
海螵蛸的
海螵蛸的功效和作用 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内壳。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敛疮的功效。别名:乌骨、乌贼鱼骨、乌贼骨、墨鱼骨、墨鱼盖。制酸止痛、收湿敛疮时宜生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宜炒用。吐血咯血者,可与生大黄、白及配伍,以清热止血。湿疹疮疡久不敛口者,可与煅石膏、煅龙骨、枯矾、黄柏、青黛、白芷等研末撒敷,以增敛疮生肌之效。肾虚精关不固,滑泄者,可与山萸肉、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等配伍,以增益肾固精之效。
别名:乌骨、乌贼鱼骨、乌贼骨、墨鱼骨、墨鱼盖。
性味:味咸;涩;性温。
归经:肝经;肾经。
功效: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主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创伤出血;肾虚滑精,赤白带下,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湿疹溃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研末,1.5-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吹耳、鼻。
海螵蛸的营养价值
螵蛸原指螳螂之卵房,本品形似之,故海螵蛸。《本草图经》云:“腹中有墨可用,自卫以防人害。又《南截越志》云:其性嗜乌,每自浮水上,飞乌见之,以为死而啄之,乃卷取入水而食之,因名乌贼,言为乌之贼害也。”《纲目》云:“有文墨可为法则,故名乌则,骨名海螵蛸,象形也。”
海螵蛸的功效与作用
海螵蛸味咸涩、性温,归肝、肾经;质轻敛涩;具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敛疮的功效;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崩漏,创伤出血,淋浊,赤白带下,血枯经闭,胃痛吐酸,湿疹疮疡,风泪目翳。
海螵蛸的附方
1、制酸止痛、收湿敛疮时宜生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宜炒用。
2、吐血咯血者,可与生大黄、白及配伍,以清热止血。
3、肾虚精关不固,滑泄者,可与山萸肉、菟丝子、芡实、金樱子等配伍,以增益肾固精之效。
4、湿疹疮疡久不敛口者,可与煅石膏、煅龙骨、枯矾、黄柏、青黛、白芷等研末撒敷,以增敛疮生肌之效。
海螵蛸的副作用 阴虚多热者不宜多服;久服易致便秘,可适当配润肠同用。
海螵蛸市场 如何挑选海螵蛸
无针乌贼:呈扁长椭圆形,中间厚,边缘薄,长9~14cm,宽2、5~3、5cm,厚约1、3cm。背面有磁白色脊状隆起,两侧略显微红色,有不甚明显的细小疣点;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细密波状横层纹;角质缘半透明,尾部较宽平,无骨针。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粉质,显疏松层纹。气微腥,味微咸。
金乌贼:长13~23cm,宽约至6、5cm。背面疣点明显,略呈层状排列;腹面的细密波状横层纹占全体大部分,中间有纵向浅槽;尾部角质缘渐宽,向腹面翘起,末端有1骨针,多已断落。
海螵蛸的制作技巧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海螵蛸的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