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败酱草的简介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细长,地上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根呈圆柱形,表面暗棕色至暗紫色,有节,节间长2cm以下,节上有细根。圆柱形,具纵棱及节,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时被有粗毛。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长为卵形,羽状深裂或全裂。顶端裂片较大椭圆状铍针形,侧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上表面黄棕色,下表面灰棕色,两面疏生白毛;叶柄短或近无柄,基部略抱;上部叶较小,常3裂,裂片窄长。有的枝端有伞房聚伞圆锥花序,花。瘦果长方椭圆形,长0.3~0.4cm,无膜质增大苞片。气特异,味微苦。
败酱草的
败酱草的功效和作用 【成份】
白花败酱含有挥发油,干燥果枝含黑芥子甙等。根与根中含莫罗忍冬甙(Morroniside)、番木鳖甙(Loganin)、白花败酱甙(Villoside)等。黄花败酱根和根含齐墩果酸、常春藤皂甙元、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多种皂甙中已知结构的有败酱皂甙(Patrinoside)C、D、C1、D1,黄花败酱皂甙(Scabioside)A、B、C、D、E、F、G。根中尚含挥发油8%、生物碱、鞣质、淀粉。种子含硫酸败酱草皂甙(sulfpatrinoside)I.II, 熊果酸-3-O-A-I[3-O-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ylurrsolic acid ,patriniaglycoside A-I] 齐墩果酸-3-O-A-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糖甙、熊果酸-3-O-A-L吡喃葡萄糖基)(1-3;) (1)黄花龙芽 根含挥发油约8%。经气相色谱分析,油有成分为α-古芸烯(gurjunence)。另经氧化铝层析检知根和根中有 6种以上的皂甙,并分出皂甙B(熔点229-230℃分解);而用硅胶层析检知有12种皂甙,以上各皂甙水解后均得到皂甙元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又据报道自根中分离出7种皂甙,为败酱皂甙A、B、C、D、E、F、G(scabioside A,B,C,D,E,F,G),以及β-谷甾醇葡萄糖甙。据称根中尚分离得黄花龙牙甙(patrinoside)。(2)白花败酱 根及根含番木鳖甙(loganin)、莫诺甙(morroniside)及白花败酱甙(villoside);全草中尚含肌醇、齐墩果酸、棕榈酸及白花败酱醇(villosol)、白花败酱醇甙(villoside);全草中尚含肌醇、齐墩果酸、棕榈酸及白花败酱醇(villosol)、白花败酱醇甙(villosoliside)。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败酱草的副作用 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脾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败酱草市场 败酱草的制作方法
0.5――1两,鲜全草2――4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败酱草的保存方法
洗净,晒干,切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