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橘红的用价值 橘红是干燥后橘子的外层果皮,即橘皮去掉内部白色部分后剩下的外层红色部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红佳品,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他”。橘红辛、苦、温,易于获得且效果较好。
橘红的功效与作用
辛、苦,温。归肺、脾经。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临床实际证明,对肺痨、支气管炎、长期胃痛、止咳化痰等有独特疗效。
橘红是干燥后橘子的外层果皮,即橘皮去掉内部白色部分后剩下的外层红色部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橘红佳品,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他”。橘红辛、苦、温,易于获得且效果较好,但并非人人适用。
橘红最常见的用途是化痰,以治疗风寒咳嗽、痰多为主,现在也常用其治疗有喉咙发痒、痰多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很多止咳化痰名方,如杏苏散、止嗽散中都有橘红。橘红丸、橘红痰咳液、橘红口服液、橘红枇杷胶囊等中成也在临床上用于化痰。
除了是一味化痰良,橘红还兼有理气健脾、消食醒酒、消油腻、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呕吐、积食和饮酒过度引起的不适、长期胃痛等,效果较好。橘红一般在汤剂中的用量为3~10克,不同人群的具体用量应遵医嘱调整。
橘红的营养价值
桔红成分:枸橼(Citral)、香叶醇(Geraniol)、芳香醇(Linalool)、柚皮苷(Naringin)、新橙皮(Neohesperidin)、枸橼苷(Poncirin)等。
橘红的选方
治嘈杂吐水:真橘皮(去白)为末,五更安五分于掌心舐之,即睡。(《怪证奇方》)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憨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细锉,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局方》二陈汤)
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扬饮之,甚良。(《谈野翁试验方》)
治风痰麻木:橘红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烂去滓,再煮至一碗。顿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摘元方》)
治产后脾气不利,小便不通:橘红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下。(《妇人良方》)
橘红的
橘红的副作用 橘红性温,阴虚燥咳及久嗽气虚者不宜服。
由于橘红味辛,偏于发散、易耗气,同时性偏温燥,易损伤津液,因此阴虚燥咳、痰中带血、久咳气虚的患者一般不宜使用橘红及含橘红的止咳化痰。不对症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烦躁、精神不振等症状。如果长期使用这类温燥品,还易导致便秘。
还需要注意的是,橘红、化橘红均为芸香科植物,但同科不同种。“橘红”最早记载于《本草纲目》,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化橘红”最早记载于《纲目拾遗》,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果实的干燥外层果皮。在用于止咳时需加以区别,遵医嘱使用。
橘红相关医书记载 《医学启源》:“理胸中、肺气。”
《纲目》:“下气消痰。”
《本草汇》:“能除寒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