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苦参的用价值 1、苦参的用价值是什么
1.1、抗菌作用
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1.2、抗肿瘤作用
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1.3、升白作用
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1.4、抗炎作用
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1.5、平喘祛痰作用
苦参通过兴奋β受体,解除支气管痉挛及抑制抗体和慢反应物质的释放而产生平喘作用的。研究表明,苦参有明显祛谈作用。
安。
1.6、安定作用
苦参有安定的作用,苦参总碱单独使用有轻度的镇痛作用,与阈剂量合用,可显着增加其镇痛百分率。
1.7、抗过敏作用
苦参碱可降低过敏介质的释放,具有抗过敏的作用。
2、苦参是什么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苦参落叶半灌木,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分布于全国各地。播种第3年9至10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将根挖出,洗去泥土、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苦参根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至30厘米,直径1至2.5厘米。表面棕至灰棕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后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至6毫米,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环,气微,味极苦。
3、苦参的相关配伍有哪些
3.1、热病狂邪,不避水火,欲:苦参末,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下。亦可为末,二钱,水煎服。(《千金方》)
3.2、伤寒结胸: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以醋三升,煮取一升二合,饮之好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不解,及温覆取汗良。(《外台秘要》)
3.3、中恶心痛: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取八合,分二服。(《肘后方》)
苦参的
苦参的副作用 1、苦参的副作用是什么
脾胃虚寒者忌服。《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2、苦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2.1、煎煮泡浴法
将苦参50克放入到水中煎煮30分钟,待水温降至适宜温度时浸浴全身。
2.2、苦参熏洗浴
将苦参液趁热熏洗患处,并用毛巾蘸水热敷。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3、苦参浴足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4、苦参坐浴
治疗妇科带下瘙痒、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和各种便血疾病,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苦参相关医书记载 1、苦参的相关医术记载有哪些
1.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1.2、《名医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止渴,醒酒,小便黄赤,疗恶疮下部疡,平胃气,令人嗜食。
1.3、《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1.4、《日华子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
1.5、《珍珠囊》:去湿。
1.6、《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1.7、《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滑精。
2、苦参的食疗作用是什么
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胃、大肠经。善降泄;具有清热燥湿利水退黄,祛风杀虫的功效。主治时热发狂,热毒结胸,消渴,湿热泻痢,肠风便血,带痒,黄疸,小便赤涩,风疹瘙痒,疥癣,麻风,湿毒疮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