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瓜姜皮的用价值 1、瓜姜皮治疗呕吐
瓜姜皮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有“呕家圣”之誉。因胃肠不适、口腔异味等引起的恶心,欲呕等不适时,可早晨含1片姜片来解决。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
2、经常吃瓜姜皮可以抗衰老
因为瓜姜皮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
3、瓜姜皮能起到抗菌的作用
当吃了受了污染的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而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着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4、瓜姜皮治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促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庄,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加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胀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5、瓜姜皮治偏风:生姜皮,作屑末,和酒服。(《食疗本草》)。
瓜姜皮的
瓜姜皮的副作用 1、《医林纂要》:"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2、瓜姜皮性味辛凉,与生姜肉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肿之功,主治水肿之效,外用可治脓肿创伤、皮肤癣症等。因此,食用瓜姜皮或用生姜时,有“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之说。为了保持生姜理作用的凉热平衡,一般食用瓜姜皮可不必去掉姜皮,而用时应对症选择如果表现为便秘、口臭、口腔溃疡等体内有“热”的症状时,最好只吃瓜姜皮,而不用瓜姜肉,这样既可发挥姜皮的利水功效,又可避免热性的生姜“火上浇油”。但若是患了风寒感冒,想喝红糖生姜水缓解病症,生姜最好去皮。生姜皮有碍发挥生姜辛温解表的作用,且能止汗,有悖于风寒感冒发汗的治疗。有些人吃姜习惯把姜皮去掉,这种习惯好不好呢?这里面真有点学问。有句话这样说:“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
3、原来姜肉与姜皮的性味功效不同,姜肉性温,可发表健胃、止呕解毒;姜皮性凉,能够行水、消肿。通常做菜的时候,为了保持姜的性平衡,发挥它的整体功效,我们不要去掉姜皮,而在做寒凉菜肴时需要用姜来调和寒性,这时就不要用带皮的姜了。姜在用上是否留皮,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用它来治疗风寒感冒,最好去皮,因为姜皮性凉且能止汗,不利于解表发汗。同样的道理,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胃痛等不适时,也应去掉姜皮。
瓜姜皮相关医书记载 1、《纲目》:“瓜姜皮消浮肿腹胀痞满,和脾胃,去翳。”
2、《品化义》:“瓜姜皮勿大发散,有退虚热之功。”
3、《医林纂要》:“瓜姜皮达于皮毛,行水驱风,止汗。”
4、《本草再新》:“瓜姜皮和脾降肺,行水消肿,治膈噎胀满。”
5、《江苏植志》:“瓜姜皮外用于脓肿创伤,皮肤癣症。”
6、《医林纂要》:“姜皮辛寒,凡皮,多反本性,故寒。以皮达皮,辛则能行,故治水浮肿,去皮肤之风热。姜发汗,则姜皮止汗,且微寒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