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中草药 > 

知母的用价值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1-05     浏览:914    

文章目录

一、知母的用价值
二、知母的
三、知母的副作用
四、知母相关医书记载


知母的用价值


1、知母的理作用有哪些


1.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知母煎剂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2、解热作用


知母浸膏4g/kg皮射,能防止和治疗大肠杆菌所致兔高热,且作用持久。知母根中所含皂甙具有明显降低由甲状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及抑制Na+,K+-ATP酶活性的作用。


1.3、对皮质激素作用的影响


大鼠服用滋阴降火中生地知母甘草汤或其中的单味,均能使受抑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并有防止肾上腺萎缩的作用。生地知母甘草汤和激素同时服用,能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1.4、对血糖的影响


给正常家兔注射知母干浸膏(6g/kg)后,对血糖无影响,醇提取物可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升高。


1.5、其他作用


知母浸膏对妊娠兔离体无显着影响。从西陵知母根中分得β-谷甾醇治疗皮肤鳞癌、宫颈癌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知母皂甙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同其对细胞膜的泵的强烈抑制作用有关。知母中所含的烟酸,有维持皮肤与神经健康及促进消化道功能的作用。从知母叶中提得的芒果甙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2、知母的功能主治有哪些


知母具有清热泄火,生津润燥的功效。用于外感热病、肺热燥咳、肠燥便秘等病症。用于温热病、高热烦躁、口渴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等肺胃实热之症。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皆有实热的病症。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泄火作用。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泄肺火而滋肾水,故不仅能清实热,还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可以配养明润肺如沙参、麦冬、川贝母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治消渴。


知母的



知母的副作用


知母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中材,它在使用时也有一些禁忌,患有的男性以及患有泻泄脾弱和消化不良等症状的人群都不适合使用知母,另外那些肺中寒咳与肾气虚脱的人群也不能使用知母治疗一些常见疾病,不然会让身体这些不适症状加重。《别录》:多服令人泄。《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本草经疏》: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知母相关医书记载


1、《神农本草经》


“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


“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


“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


“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也;黄柏则是肾分,故二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草正义》


“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喜 欢

528

 
上一个:【巴戟天】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个:菊花的用价值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