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阴虚在小孩和中老年人身上特别多见,常见到症状是长年多咳,但痰难咳出;经常出虚汗;气短,感觉胸口气不够使;情绪低落,不想与人交流;嘴里有发霉的草味,反应迟钝;特别容易感冒,或者外热内寒,上热下寒。
以上症状都是肺亏损比较厉害的典型表现。因为人体中只有肺是直接和外界大气相通,所以遭到外邪袭击的机会就多于其他脏腑。“肺为娇脏,不耐寒暑”,而且孩子、年迈的父母内脏都很弱,抵抗能力就更低了。
这些症状表面上看起来是“热病”的表现,其实是假象。常年多咳的人在中医看来必然是肺阴亏虚,肯定会表现“虚热”症状,比如痰老咯在喉里咳不出,还有睡觉时出汗,我们叫它“盗汗”,是说它老像盗贼一样在人睡着的时候才出现。还有,人之所以会莫名其妙地怕热,是因为阴虚了不能抑制阳,以致虚热全浮于表面,所以,不仅睡眠不好,手心脚心也会出粘汗。
以上这些病状在现代人生活中十分普遍,只用两味中就可以轻松治愈:买生地10克、五味子10克,泡水喝,不出一周绝对好。生地滋阴,五味子不仅敛肺止咳也滋阴。
但这样做只是把现有的症状给解决了,要彻底使肺健康,还要去根,所以我们要每天坚持按揉双侧合谷穴3分钟,只此一穴就行。同时,还要配以摩腹。15天左右,你会眼看着困扰自己多年的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爱发高烧、多出虚汗等症状慢慢消失。
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行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Z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经闭,滞产,等。直刺0.5—0.8寸。
脾胃是后天之本,如果我们从小爱感冒,说明先天体质不好,那就更应该从后天脾胃上来好好调理以增强体质。每天晚上睡觉前给自己摩腹,力度让自己感到舒服就行,顺时针摩3分钟,然后逆时针摩3分钟。有一点一定要注意,腹泻的时候一定要逆时针摩腹,这样才能止泻。
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身体的背部,因为它正中的督脉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地。少吃寒凉的和不合时节的食物,少吃冷饮,即使在夏季也要少吃。养胃最好的莫过于山、茨果、薏米粥,喝上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的消化比以前好了很多。
肺虚时要多吃酸味的东西,少吃辛辣的东西。因为肺性质上喜欢收敛,不喜欢发散。顺着肺的喜好就是补,跟肺反着干的就是泻。酸性收敛,正投肺所好,所以能补肺虚,辛味发散,正为肺所恶,会将肺泻得更虚。
根据《内经》里的“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的预防重在秋季防寒,有肺病的朋友要小心过夏。个中奥妙也是根据五行的生克推出来的,与上面提到的肝病道理一样,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推推看。
所以我们要每天坚持按揉双侧合谷穴3分钟,只此一穴就行。同时,还要配以摩腹。肺经其他穴位,15天内,你会眼看着困扰自己多年的胸闷气短、多咳多痰、爱发高烧、多出虚汗等症状慢慢消失!身体慢慢的越来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