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穴位手法 1、穴位手法有点揉法
用拇指端或指腹垂直平压体表穴位,或用食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屈曲突起部分着力,点按穴位,称为按法,也称点按法。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穴位,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一压一松,连贯地、有节奏地使充分透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按法临床常与揉法相结合,即在按压力量达到一定深度时,再作小幅度的缓慢揉动,称为按揉或点揉。按法是穴位疏通经络,激发反射的主要手法,大部分穴位都可使用。
2、穴位手法有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手指螺蚊面附着于体表施治部位穴区上,以腕关节连同臂部摆动,使指、掌在穴区上作环形抚摩,称为摩法。摩法对穴位轻柔缓和,一般用于胸腹部和胁肋部,以调和气血。
3、穴位手法有揉法
用手掌、掌根或手指指腹着力吸定在体表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称为揉法。用手掌揉称为掌揉法,用手指揉称为指揉法。揉法常与按法结合使用,揉动速度一般掌握在每分钟120次左右。
4、穴位手法-有推法
用指、掌等着力于体表穴位,作单方向推动,称为推法。推时速度要缓慢均匀,用力要稳。推法能加强局部血液循环,起舒筋活络作用。
养生的穴位 1、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N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2、清热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3、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穴位要注意什么 1、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
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皱纹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与皱纹呈直角运动,也就是顺着肌肉的走向。如果皱纹是横向的,就竖着;皱纹是纵向的,就横着。
2、使用的手指
时以中指和无名指在皮肤上轻轻画圈,轻到再轻就无法触摸的程度,手指移动要有韵律感,切忌过分摩擦表皮。
3、的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洁面后。此外,用热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