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经络穴位 > 

塞鼻点什么穴位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1-17     浏览:145    

文章目录

一、塞鼻点什么穴位
二、鼻塞吃什么好
三、快速缓解鼻塞的方法


塞鼻点什么穴位


1、塞鼻点鼻通穴


在面部、鼻翼软骨及鼻甲交界处。功效是主治鼻塞、鼻炎、鼻窦炎。用中指的指腹按压1~2分钟即可。


2、塞鼻点迎香穴


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于鼻翼外缘中点作一水平线,与鼻唇沟(微笑时鼻子与嘴唇外侧自然形成的浅沟)交点处。具有清热散风、宣通鼻窍,主治鼻塞、鼻炎、鼻出血、嗅觉减退等鼻病。用食指的指腹按压1~2分钟。


3、塞鼻点印堂穴


位置在在额部,两眉头中点。通鼻开窍,清头明目。主治鼻炎,鼻塞,头痛、目眩等疾病。中指或食指按揉1~2分钟。只要找准穴位的位置,效果都很不错,如果长时间鼻塞没有缓解,还是建议最好能到耳鼻喉专业诊查,明确是否并发其他鼻部疾病。


鼻塞吃什么好


1、紫苏茶


紫苏叶16克,加红糖适量,主治感冒初期。用法是将干紫苏叶揉成粗末,沸水冲泡,入糖令溶,代茶频饮。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脾、肺经,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作用,故适用于感冒风寒的初期。


2、姜糖茶


取生姜3片、红糖适量。以开水冲泡,每日1~2次,随时温服。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咳嗽或恶心、呕吐、腹胀、胃痛等症。


3、苹果蜂蜜水


取5个苹果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升,煮沸5分钟,自然冷却到40℃左右,加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多次少量饮用。


4、姜丝萝卜汤


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趁热喝下。


5、白菜葱根汤


大白菜心3个洗净切碎,大葱根6个,煎汤1碗,加红糖适量,趁热服下。


6、葛根芫荽粥


葛根50克,粳米100克,芫荽10克。葛根洗净放入锅内,加水2000毫升,煮至1000毫升、去渣,加入粳米煮成粥,加入切成碎末的芫荽调匀食用。此粥清热解肌、通鼻窍,适用于1岁以上宝宝。


7、葱蒜粥


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趁热服下。


快速缓解鼻塞的方法


1、热敷法


用热毛巾敷鼻,或用电吹风对着鼻孔吹热风,吹双侧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鼻塞可解。


2、热水浸泡棉花


棉花用热水浸泡后拧干些,分别敷住耳朵10分钟,睡觉就不会鼻塞了。


3、姜水泡脚


姜水泡脚也可以起到同样效果。因为热水泡脚本身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力。而生姜能使血管扩张,加速身体血液循环,促进身体毛孔张开,以祛风、散寒发汗。具体方法是:将一块拇指大小的生姜加水煮开,晾到37℃~40℃左右,便可倒入盆中开始泡脚。待水变凉后,再加入足量热水,直到双脚泡热、泡红即可。


4、注意房间保湿


由于干燥的空气,容易使鼻粘膜干燥,从而容易导致一些鼻腔问题的产生,因此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鼻塞问题的发生。需要注意定期通风,每天开窗至少10分钟,让新鲜空气进入。


5、苍耳子煮水


苍耳子辛、苦、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痛的作用。大家可以试着用苍耳子煮水喝。可以取3―6克苍耳子放在水中,煮20分钟左右后饮用,每天2次。如果是儿童使用,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也可外用,用棉签蘸上煮过的苍耳子水,涂鼻腔,每日3次,可以缓减鼻塞、头痛等症状。


6、莲藕榨汁


莲藕有使皮肤黏膜收缩的作用,有消除发炎的作用,对鼻塞很有功效。可以取莲节一个捣碎成泥,用脱脂棉沾此榨汁,塞入一方的鼻孔如此交互持续动作,则可以去除鼻塞现象。特别是就寝前施行功效更好。或者取2、3滴莲藕榨汁滴入鼻孔也可。



 
喜 欢

62

 
上一个:治疗经络不通的偏方
下一个:艾灸关元穴的好处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