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养生 > 经络穴位 > 

脚底穴位图

作者:佚名     时间:2018-10-04     浏览:202    

文章目录

一、脚底穴位图
二、脚底穴位手法
三、脚底需注意事项


脚底穴位图


1、脚底穴位位置图


人们的身体籍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和毒素的目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2、脚底的生理原理


脚底,就是依照穴位的原理,来做治疗的。


脚底法,是以原理,病变器官或者腺体的反射区带,使其恢复原有功能,达到治疗效果,保持健康的自然健康法。是第三医学的一门传统医疗方法。


我们的身体借着新陈代谢的作用,达到排除体内与毒素的功能,散布在全身的淋巴系统、肾脏、大小肠、皮肤等,都是排除新陈代谢作用所产生的的主要器官,如果这些器官的功能失常,则体内的与毒素无法排除,身体自然就会不健康。


脚底,能显着各部位反射区,使得血液循环畅通,排除积聚在体内的和毒素,能够使得新陈代谢作用正常运作,最终达到治疗效果。


3、脚底穴位的功能


脚底也是第三医学的一种,目前愈来愈受到医界的重视,脚底有以下的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之顺畅。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之障碍。促进器官部位功能之正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增进内分泌之平衡,缓和趋於紧张之系统。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细胞产生活力,防止老化。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预防生病。免、免吃、疗效神奇。


脚板底是人体所有身体器官的反射区。一般来说,脚底乃是全身的保健护理,因此传统的脚底也都是为了治病,殊不知减肥也能以脚底来达到目的。


脚底穴位手法


1、单食指叩拳法


一手握扶早间部,另一手握拳,食指弯曲。拇指固定,以食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施力点压刮足部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头部、眼、耳、斜方肌、肺、胃、十二指肠、胰脏、肝脏、胆囊、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腹腔神经、大肠、心脏、脾脏、生殖腺、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淋巴腺等。


2、拇指指腹按压法


一手握足,以另一手的拇指指腹为施力点,按压足部反射区。


适用反射区:心脏、胸椎、腰椎、骶椎、尿道、髋关节、、直肠、腹股沟、坐骨神经、下腹部等。


3、单食指刮压法


手握扶足部,另一手拇指固定,食指弯曲呈镰刀状,桡侧缘施力刮压。


适用反射区:生殖腺、或前列腺、尾骨、淋巴腺、内耳迷路等。


4、拇指尖端施压法


一手握足,另一手拇指尖端施力按压


适用反射区:小脑及脑干、三叉神经、颈项、支气管、上颌、下颌、扁桃腺等。



脚底需注意事项


1、前


要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时不可用风扇吹双足。


2、时


开始时,心须先探查心脏反射区,并按轻、中、重3种手法力度进行。


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内不宜做足部。饥饿易引起低血糖、虚脱;进食后进行足部会进一步胃肠蠕动,加重胃肠负荷,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时尽量避开骨骼突起处,以防止损伤骨膜。对敏感区应避免重度,对儿童及多数女性,宜用轻手法。


3、后


后半小时内,饮用300~500mL温开水,以促进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体外。儿童、老人、体弱多病者,可适当减少饮水量,以150~200mL为宜。

 
喜 欢

77

 
上一个:横骨的穴位位置图
下一个:按什么穴位提升运气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