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病因 > 

【慢性盆腔炎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慢性盆腔炎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5-28     浏览:924    


慢性盆腔炎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慢性盆腔炎


一、发病原因


1、免疫因素


当自然防御功能遭到,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致病菌侵入,亦可导致炎症的发生。


2、病情迁移


急性盆腔炎如未得到彻底治疗,病程迁延而发生慢性盆腔炎;也可能由于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蔓延至盆腔,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病原体以大肠埃希杆菌为主。


3、衣原体感染


有的患者可无急性盆腔炎症病史,而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


4、病理改变


部分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存在。


5、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病原菌进入创面


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人工流产等各种对盆腔有一定损害的手术及侵入性检查,或没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可导致生殖道黏膜损伤、出血、坏死,导致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上行感染。


6、与性活动与年龄有关


盆腔炎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尤其是初次年龄小、有多个、过频以及有性传播疾病者。


据资料,盆腔炎的高发年龄在15~25岁。年轻者容易发生盆腔炎可能与频繁的性活动、宫颈柱状上皮生理性向外移位、宫颈黏液的机械防御功能较差有关。


7、下生殖道感染


下生殖道的性传播疾病,如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以及细菌可以通过下生殖道与盆腔的连接,进而导致盆腔炎症的发生。


8、性卫生不良


由于在经期进行性行为,使用不洁的垫,盆浴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此外,不注意性卫生保健、疏于进行冲洗者,盆腔炎的发生率高。


9、盆腔炎(简称PID)再次急性发作


PID所致的盆腔广泛粘连,输卵管损伤,输卵管防御能力下降,易造成再次感染,病情反复发作,导致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


二、发病机制


1、慢性内膜炎


慢性内膜炎可发生于产后、流产后或剖宫产后,因胎盘、胎膜残留或复旧不良,极易感染;也见于绝经后雌激素低下的老年妇女,由于内膜菲薄,易受细菌感染,严重者宫颈管粘连形成宫腔积脓。内膜充血、水肿,间质大量浆细胞或淋巴细胞浸润。


2、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


慢性输卵管炎双侧居多,输卵管呈轻度或中度肿大,伞端可部分或完全闭锁,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有时输卵管峡部黏膜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粘连,使输卵管呈多发性、结节状增厚,称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


输卵管炎症较轻时,伞端及峡部粘连闭锁,浆液性渗出物积聚形成输卵管积水;有时输卵管积脓变为慢性,脓液渐被吸收,浆液性液体继续自管壁渗出充满管腔,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


积水输卵管表面光滑,管壁甚薄,由于输卵管系膜不能随积水输卵管囊壁的增长扩大而相应延长,故积水输卵管向系膜侧弯曲,形似腊肠或呈曲颈的蒸馏瓶状,卷曲向后,可游离或与周围组织有膜样粘连。


3、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


输卵管发炎时波及卵巢,输卵管与卵巢相互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输卵管伞端与卵巢粘连并贯通,液体渗出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也可由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脓液被吸收后由渗出物替代而形成。


4、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炎症蔓延至宫骶韧带处,使纤维组织增生、变硬,甚至失去正常功能。若蔓延范围广泛,可使固定,宫颈旁组织也增厚。触诊可发现常偏于患侧的盆腔结缔组织。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慢性盆腔炎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慢性盆腔炎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慢性盆腔炎”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402

 
上一个:【扁桃体炎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扁桃体炎
下一个:【急性咽炎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急性咽炎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