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病因 > 

【血吸虫病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血吸虫病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6-08     浏览:851    

血吸虫病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血吸虫病


一、发病原因


血吸虫成虫雌雄异体,雄虫较短,雌虫较细长,在生活时,雌雄虫体呈合抱状态,雌虫常处在雄虫的“抱雌沟”内。雄虫乳白色,大小为10~22mm *0.5~0.55mm,雌虫灰褐色,大小为12~28mm*0.1~0.3mm。虫卵圆形,大小为70~100*50~60μm,淡黄色,卵壳薄,无盖,在其侧方有一小刺。虫卵随人和动物的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出长椭圆形毛蚴,毛蚴侵入钉螺,在其体内经母胞蚴、于胞蚴、尾蚴三个阶段的发育和繁殖,尾蚴从螺体逸出至水中。尾蚴吸附于宿主的皮肤,利用分泌的溶蛋白酶溶解皮肤组织,脱去尾部进入表皮变为童虫。童虫最终移行在肠系膜静脉定居并发育成熟。成熟的雌雄虫合抱产卵于肠壁血管末梢。成熟的虫卵进入肠腔后随粪排出体外,完成其生活史。血吸虫生活史中,人是终宿主,钉螺是必需的惟一中间宿主。牛、猪、羊、狗、猫、鼠等大多数动物均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血吸虫尾蚴引起的皮肤症状主要是由于尾蚴的移行造成机械性损害以及代谢产物或死后的崩解产物引起炎症反应。大量虫卵在组织内成堆沉积,形成的肉芽肿,引起周围有大量单核细胞(浆细胞)与中性粒细浸润。在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中可检测出高浓度可溶性虫卵抗原。虫卵周围有嗜酸性辐射样棒状物,系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免疫复合物,称为Hoeplli现象。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液中检出循环免疫复合物与嗜异抗体的阳性率甚高,故急性血吸虫病是细胞与体液免疫反应的混合表现;近来认为慢性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主要与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有关而不是过去认为的也属于迟发性细胞反应。成熟虫卵中毛蚴排泌物(可溶性虫卵抗原)致敏T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引起虫卵肉芽肿。该病变属于一种迟发型的细胞介导的反应。过去认为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的免疫病理变化也属于迟发性细胞反应,但近来则认为主要与细胞因子网络紊乱有关。可溶性虫卵因子、巨噬细胞与T细胞均产生成纤维细胞因子,促使纤维细胞增生与胶原合成,以致感染后期出现肝纤维化,血吸虫性纤维化胶原类型主要是Ⅰ、Ⅲ型。晚期血吸虫病肝内胶原以Ⅰ型为主。Ⅰ型胶原纤维交叉连接牢固,构成不可逆的粗大纤维束,而Ⅲ型胶原是细小纤维,易被胶原酶降解。胶原纤维再与蛋白多糖、层黏素结合黏附形成纤维隔,向肝小叶内和小叶间伸展,使邻接的各小叶被纤维隔分离、,形成肝纤维化。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对体内的成虫没有清除能力,只是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作用。机体抗体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协同作用可杀死侵入皮肤的童虫,对血吸虫尾蚴再感染有抵抗力。在人体内的虫体由于皮层表面覆盖有宿主抗原,有抗原伪装,能够逃避免疫清除,得以在人体继续生存。


三、病理变化


血吸虫主要寄生在肠系膜下静脉与直肠痔上静脉内。虫卵沉积于肠壁黏膜下层,经门静脉血到达肝脏引起肝脏病变,故病变以肝脏与结肠最显著。异位损害则主要以肺部脑部为主。虫卵沉积在直肠、乙状结肠与降结肠形成虫卵结节,引起肠道膜充血、水肿,结节溃破后形成浅表溃疡。晚期肠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增厚,导致肠狭窄、肠息肉等。肠狭窄可致机械性梗阻,息肉有转变为癌肿可能。血吸虫卵也可沉着于阑尾引起阑尾炎。肝脏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肝内门静脉周围纤维化、门静脉阻塞。门静脉阻塞可使门-腔静脉侧支循环开放,腹壁静脉扩张、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后引起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和腹水等症状。异位损害中,肺部出现肉芽肿伴周围肺泡渗液,胸透可发现有粟粒样改变等。脑部虫卵肉芽肿病变以位于顶叶与颞叶为多,脑CT可见多发性高密度结节阴影。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血吸虫病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血吸虫病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血吸虫病”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485

 
上一个:【弥漫性掌跖角化病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下一个:【老年人假膜性小肠结肠炎生病原因】为什么会患上老年人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