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黑变病的鉴别 常见检查:电子肠镜、纤维肠镜、无痛肠镜、肠镜、纤维结肠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血常规
本病应与棕色肠道综合征相鉴别。此病主要见于脂肪泻的患者,本质是脂褐素沉积于肠道平滑肌细胞核周围,使结肠壁呈棕褐色,而结肠黏膜无色素沉着。结肠黑变病患者还应与出血性结肠炎及肠黏膜下片状出血鉴别,后两种病变多较局限,且病变黏膜呈紫红色或黏膜表面有血迹,而MC则是肠黏膜的褐色或黑素沉着。个别结肠癌患者同时有结肠黏膜色素沉着,如果患者无便秘和长期El服泻的病史,而结肠黏膜有色素沉着时.应高度警惕结肠癌。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结肠黑变病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结肠黑变病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结肠黑变病一般做什么检查 血常规检查正常,少数患者可有低钠、低钾、低钙。
肠镜检查:结肠黑变病的内镜下表现为,结肠黏膜光滑、完整,可见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呈条纹状、斑片状、虎皮状改变,可网络状间断或连续分布,肠腔明显变暗。可伴有白色或粉红色息肉隆起,个别病例黏膜无明显着色,而于乙状结肠的息肉活检意外证实为MC。根据肠黏膜色素沉着的程度,MC分为Ⅲ度:Ⅰ度,呈浅黑色,类似豹皮,黏膜血管纹理隐约可见,病变多较局限,与周围正常黏膜分界不很清楚。Ⅱ度,暗黑褐色,在暗黑褐色黏膜间有线条状的乳白色黏膜,多见于左半结肠或某一段结肠黏膜上,黏膜血管不清楚,与正常黏膜有明显分界。Ⅲ度,深黑褐色,在深黑褐色黏膜间有细小乳白色线条状或斑点状黏膜,黏膜下血管看不见,此种表现多见于全结肠型。从病变发生的部位来看,如病变局限则多见于近段结肠,严重时可累及全结肠。国内261例MC的统计中,左半结肠约占32.84%,右半结肠占11.94%,横结肠占26.87%,而全结肠受累占28.36%,于肝曲、脾曲、降乙交界处及吻合口上方更明显。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结肠黑变病的鉴别,结肠黑变病的种类分类辨别,结肠黑变病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结肠黑变病”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