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的鉴别 常见检查:细胞学检查、尿液细菌培养、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早期溃疡与病损害应与软下疳及的硬下疳和扁平湿疣鉴别:慢性溃疡或瘢痕变应与性淋巴肉芽肿鉴别。
1.硬下疳 似早期的腹股沟肉芽肿,可根据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及血清试验加以区别。
2.性淋巴肉芽肿 与腹股沟肉芽肿不同之处为性淋巴肉芽肿主要表现疼痛性横痃,其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
3.软下疳 软下疳发病急,潜伏期2~5天,常多发,溃疡疼痛,腹股沟有痛性横痃,病程短,病原体为杜克雷嗜血杆菌,可以培养鉴定。
4.疱疹 与腹股沟肉芽肿不同,疱疹初起为多个小水疱,很快破溃成为浅表糜烂或溃疡,局部淋巴结可增大,其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
5.尖锐湿疣 肛周的腹股沟肉芽肿可误诊为尖锐湿疣,但组织涂片查到杜诺凡小体时可确诊。
6.、、宫颈癌 一般做活检或手术后组织学检查可以鉴别。注意腹股沟肉芽肿有真皮高密度的细胞浸润,形成小脓肿,较多的浆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内的杜诺凡小体等特点。鉴别困难时可试用腹股沟肉芽肿治疗。
7.皮肤利什曼病(东方疖) 腹股沟肉芽肿发生在以外时,需要与东方疖鉴别,后者可破溃形成溃疡,愈合较慢,其病原体为热带利什曼原虫,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内外可见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利什曼-杜诺凡小体(LD小体),应和别针状的杜诺凡小体区别。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腹股沟肉芽肿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腹股沟肉芽肿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腹股沟肉芽肿一般做什么检查 腹股沟肉芽肿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是诊断此病的可靠方法,从活动性损害的边缘取材,HE染色可见表皮有角化不全、颗粒层消失、棘层肥厚、海绵形成和假性上皮瘤样增生。损害中心区可有萎缩和(或)溃疡形成。在棘层肥厚区有多形核白细胞外移,形成灶性的小脓肿。较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变化为真皮和真皮上部可见弥漫性和高密度的细胞浸润、水肿、丰富的脉管和血管内皮增生。浸润细胞包括较多的浆细胞、组织细胞、不等量的红细胞外溢,有时有淋巴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或朗汉斯巨细胞。最具特征性的是,用Giemsa染色能识别出增大的组织细胞(20~90 m),其内有多个分隔空间,每个空间有1~20个杜诺凡小体,小体1~2 m大小,呈蓝黑色,似别针状。
2.细胞学检查
从活检组织取大约1mm3的碎片,置于两块载玻片中夹紧,向正反方向旋转,制成细胞压片。压片在空气中干燥后用甲醇固定,做Giemsa染色。镜下可见单一核细胞内的杜诺凡小体(有时也可见于细胞外)。
3.细菌培养
将上述用载玻片得到的组织碎片加灭菌盐水乳化,接种到5日龄的鸡胚卵黄囊中,在37℃下培育72h,肉芽肿荚膜杆菌将在卵黄囊液中生长。经染色可显示别针状的病原体。
4.血清学检查
尚无实用的血清学方法。用补体结合试验只能在有3个月以上病期病损的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有意义滴度的抗体,且与肺炎克雷白杆菌及鼻硬结克雷白杆菌有交叉反应。
5、组织病理
损害中心部为溃疡,边缘呈棘层增厚或假上皮瘤样增生。溃疡边缘表皮有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肥厚,钉突延长。真皮有致密的组织细胞、浆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间有多形核白细胞微脓肿。用Gram染色,在损害中可见散在的组织细胞,胞质呈多囊分隔空泡状,其中有1~20个,1~2 m直径卵圆形小体(Donovan小体),有诊断价值。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腹股沟肉芽肿的鉴别,腹股沟肉芽肿的种类分类辨别,腹股沟肉芽肿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腹股沟肉芽肿”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