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的鉴别 常见检查:血清化学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查、肾脏切片、尿蛋白质、肾脏叩诊
一、Alport综合征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家族性良性薄基底膜病(家族性良性血尿) 家族性良性薄基底膜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肉眼血尿,非进行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生肾功能衰竭,无耳、眼疾患。肾活检光镜下正常,免疫荧光阴性,电镜下GBM弥漫变薄。
尽管弥漫性基底膜变薄被认为是良性家族性血尿的标志,但有一些弥漫性基底膜变薄的患者是有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家族史的。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变薄可能是一种Alport综合征的顿挫型或是肾小球基底膜改变的早期阶段。患Alport综合征的幼年儿童和成年女性常常表现为基底膜变薄,而年老的患者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基底膜增厚和花篮状。Rumpelt发现肾小球基底膜在男性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花篮状程度加深,而在女性患者则仍保持薄基底膜状态。换言之,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不一定预示是良性的薄基底膜病,仅仅发现肾小球基底膜变薄可能会引致错误的临床病理结论。因此,当在肾活检标本发现致密层变薄时,仔细询问患者家族史,继而检查有无蛋白尿、听力障碍、眼科学异常,以鉴别Alport综合征和薄基底膜病。但感觉神经性耳聋对Alport综合征的诊断并非必需。
2.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可与Alport综合征相似,但无明显家族史和耳、眼异常,肾活检可鉴别。
3.慢性小管间质肾炎 由于Alport综合征患者肾活检时光镜的主要病理表现是广泛的间质炎症和纤维化,需要和各种慢性小管间质肾炎进行鉴别,此时电镜观察成为必需。
4.甲-髌综合征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指甲发育不良及骨关节发育不全等病变,而无耳聋及眼疾。约一半病例有肾损害,肾脏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镜下血尿、水肿及高血压,病情相对良性,仅10%病例发展为肾功能衰竭。骨关节主要表现为多发性骨骼畸形,包括髌骨缺如或发育不良、指甲萎缩且纵裂缺损、眼睑下垂。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肾活检光镜及免疫荧光所见无特异性,但电镜下GBM增厚呈花斑或虫蛀状及膜内纤维丝可资鉴别。
5.其他有基底膜沉积物的疾病 电镜下基底膜沉积物可见于其他肾脏疾病,需要和Alport综合征以外的其他疾病相鉴别,也应考虑是否合并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
6.其他有基底膜致密层改变的疾病 近期研究对本病肾小球基底膜改变的特异性提出质疑。在两大组非选择性的肾活检标本中,6%~15%的标本可见局灶性层状和分离的致密层,主要发生在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透明变性、IgA肾病和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因此当考虑Alport综合征诊断时,应临床联系,并对肾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分离现象是诊断Alport综合征重要依据。如发现I、C3、备解素、C4等在内皮下沉积,则考虑I肾病、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其他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一般做什么检查 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检查
血尿和蛋白尿,男性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镜下血尿。开始时只是微量蛋白尿,尿蛋白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常发展至肾病综合征蛋白尿。可有血小板缺陷及明显出血倾向。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尿素氮、肌酐增高等改变。
1.光镜
光学显微镜下肾脏病变无特异性。疾病早期肾小球病变大致正常,仅有轻度局灶节段性系膜组织增生,随病变进展,肾小球渐发展至肾小球硬化,晚期肾小球出现纤维化及球性硬化,肾间质可从炎症细胞浸润发展到纤维化,并伴肾小管萎缩。
本病在肾脏皮、髓质交界处常见间质泡沫细胞。此泡沫细胞胞质含有中性脂肪、黏多糖、胆固醇及磷脂。该病变非本病特异,但在本病出现率高,对提示本综合征仍有重要意义。
另外,有10%~25%的Alport综合征病人具有胎儿型肾小球。胎儿型肾小球也能见于非Alport综合征儿童,尤其是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婴儿,但5岁后,非Alport综合征就很难再看到这一病变。此胎儿型肾小球主要见于10岁前患儿,尤其是5岁前的婴幼儿。成人Alport综合征患者少见。
2.电镜
肾小球基底膜(GBM)的超微结构改变对本病有诊断意义,而且早于光学显微镜改变。其主要病变有3种:GBM增厚、变薄及两者相间。变薄的GBM常仅达正常厚度的1/4,多见于儿童及女性;增厚的GBM的可达正常厚度的2~5倍,其上皮侧缘常呈不规则波浪形,增厚的致密带纵向劈裂分层,相互交错成网,网眼中含有类脂颗粒,多见于成人及男性。如果增厚的GBM广泛存在,并与变薄的GBM相间出现,对本病诊断极有意义。不伴GBM增厚的纯GBM变薄更常见于良性家族性血尿即薄基底膜性肾病。有作者发现GBM增厚及破裂程度与蛋白尿程度相平行,GBM明显增厚及破裂者疾病常进展,预后差(男性患者尤其如此)。
3.免疫荧光
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多数呈阴性,提示无体液免疫参与致病。但偶尔也能见到少数肾小球毛细血管有I和C3沉积。免疫荧光检查还发现,Alport综合征病人的GBM缺乏Goodpasture抗原,也缺乏淀粉样蛋白P。淀粉样蛋白P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浆和GBM中,Alport综合征患者GBM缺乏淀粉样蛋白P的意义尚待研究。
又有作者用Alport综合征患者肾移植后产生的抗GBM抗体或直接用抗 5(Ⅳ)抗体,去孵育酸-尿素处理的本病患者皮肤切片,结果Alport综合征男性患者的表皮基底膜完全不着色,女性患者仅节段性着色,与GBM染色结果相似,该发现在理论上提示本病患者的GBM及表皮基底膜缺乏Goodpasture综合征抗原,而在实践上有可能提供一个诊断本病的手段。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的鉴别,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的种类分类辨别,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家族性出血性肾炎(Alport综合征)”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