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肿瘤的鉴别 常见检查:CT造影增强扫描、颅脑CT检查、颅脑MRI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磁共振波谱分析
源于脑干的胶质细胞瘤较常见,需同以下病变相鉴别,包括脑干血肿、成血管细胞瘤、转移瘤、胆脂瘤及肉芽肿等。脑干肿瘤也应与脑干脑炎相鉴别,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两者难以鉴别,有时两者CT或MRI表现也呈相似的改变,难以鉴别诊断。但脑干脑炎经临床应用激素、脱水、抗炎后症状可以减轻缓解,而脑干肿瘤虽症状可暂时缓解但总的病情是进行性加重。在脑干病变性质不很确定时,可以通过直接手术或立体定向手术加以明确。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脑干肿瘤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脑干肿瘤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脑干肿瘤一般做什么检查 脑干肿瘤检查
一、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及细胞计数多属正常,少数患者蛋白含量腰椎穿刺结果对脑干肿瘤的诊断帮助不大。
1.颅骨X线平片:多无改变,因此类患者早期多无颅内压增高。
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结合其他听觉功能检查,对准确地诊断肿瘤部位多有所帮助。
3.CT扫描:通常脑干胶质细胞瘤以低密度灶和脑干肿胀多见,少数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囊变甚少;向上可侵及视丘,向后外可发展至脑桥臂及小脑半球。强化扫描可有不均匀增强或环形增强。海绵状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为均匀的高密度;在亚急性及慢性期为低密度。室管膜瘤为高密度,能增强。血管网状细胞瘤为高密度,显著增强。结核球呈环形高密度,为低密度,能显著加强。为区别脑干肿瘤和脑干外肿瘤,必要时可进行脑池造影CT扫描。CT扫描可将脑干肿瘤分为3型:Ⅰ型为无强化病灶,表现为低密度病变;Ⅱ型弥漫性强化;Ⅲ型为环形强化。其中Ⅰ型多见,Ⅱ、Ⅲ型较少见。
4.MRI检查:脑干胶质细胞瘤常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多无囊变或出血,边界一般不清,形态不规则,多数肿瘤有Gd-DTPA增强。与CT扫描相比,由于其多视角成像及无颅底骨伪影干扰,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海绵状血管瘤在出血的急性期T1Wl及T2Wl上皆为均匀的高密度,轮廓清晰,常呈圆形,在亚急性及慢性期T1Wl及T2W1上也皆为高密度。室管膜瘤为长T1,长T2,向脑干外发展至第四脑室或小脑脑桥角,血管网状细胞瘤为长T1及长T2,球形位于延髓后方。结核球为环形高密度。加强后更显著。中间为低密度。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脑干肿瘤的鉴别,脑干肿瘤的种类分类辨别,脑干肿瘤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脑干肿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