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病症 > 症状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症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早期症状

作者:佚名     时间:2017-12-04     浏览:726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症状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症状诊断


一.症状:


1.患者通常发病隐匿,


常出现单侧眼红、眼痛、眶周疼痛、感或异物感,一些患者通常诉有视物模糊、眼前黑影,早期一般无明显的视力下降,但在后期由于黄斑区受累及视网膜脱离可出现显著的视力下降。


二.体征:


1.眼前段病变:


ARN的原始受累部位在中周部视网膜,眼前段是继发受累,因此,眼前段反应一般较轻。可出现轻度睫状充血,尘状或羊脂状KP、轻度至中度前房闪辉、少量和中等量前房炎症细胞、散在虹膜后粘连,偶尔引起前房积脓。此种炎症与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前葡萄膜炎不同,它通常引起眼压升高,因此,对于发病早期即有眼压升高者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




一些有免疫缺陷的患者可同时伴有病毒性角膜炎,一些患者尚可出现弥漫性巩膜外层炎、巩膜炎、眼眶炎症等。


2.眼后段病变:


眼后段改变主要有视网膜坏死病灶、视网膜动脉炎为主的视网膜血管炎和玻璃体炎症反应。


视网膜坏死病灶最早出现于中周部视网膜,呈斑块状 拇指印 或大片状黄白色坏死病灶,坏死病灶显得致密、增厚,并从中周部向后极部视网膜推进。后期发生视网膜萎缩并有椒盐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炎通常累及视网膜动脉,静脉也可受累,表现为血管炎、血管闭塞(血管变为白线)。此种血管炎不但可发生于视网膜坏死区域内,也见于外观正常的视网膜,可伴有点状或片状视网膜出血。


玻璃体炎症反应是此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可出现。通常表现为中度炎症反应,玻璃体混浊、炎症细胞浸润,后期引起玻璃体液化、增殖性改变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


除上述改变外,一些患者尚可出现视神经炎、视盘水肿、黄斑水肿、传入性瞳孔缺陷等改变。


葡萄膜炎学会研究和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以下诊断标准:


①周边视网膜出现1个或多个坏死病灶,病灶边界清楚。黄斑区的损害尽管少见,但如果与周边视网膜同时存在,则不能排除ARN的诊断;


②如果不使用抗病毒物治疗,病变进展迅速;


③疾病呈环状进展;


④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病变伴有动脉受累;


⑤玻璃体和前房显著的炎症反应。视神经受累、巩膜炎及眼痛有助于诊断,但不是诊断所必需的。ARN的诊断不依赖于坏死的范围,只要符合上述标准,即可做出诊断。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并发症,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并发症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并发症


一、并发症:


1.视网膜脱离:


此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达75%~86%,常发生于感染的恢复期(发病后1个月~数月),表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常为多发性,易发生于坏死和正常视网膜的交界处。这种裂孔形成与全层视网膜坏死、玻璃体纤维化及牵引有关。在炎症的急性期也可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2.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此是由于大量渗出物、炎症因子、炎症趋化因子进入玻璃体内所致。


3.视网膜和(或)视盘新生血管膜形成:


此与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有关,少数患者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后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这些新生血管易发生出血,引起玻璃体积血。


4.并发性白内障:


疾病后期可发生并发性白内障,以晶状体后囊下混浊为常见。


5.其他:


一些患者尚可发生视神经萎缩,个别患者出现眼球萎缩。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症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喜 欢

395

 
上一个:【合成树脂与塑料所致的皮肤病的症状】合成树脂与塑料所致的皮肤病的早期症状
下一个:【小儿硬脑膜下血肿的症状】小儿硬脑膜下血肿的早期症状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