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症状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或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激动均可下传但传导速度异常延迟。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只有房室传导时间延长,心电图呈P-R间期延长。患儿无自觉症状,听诊可有心尖部第1心音减低。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激动下传而部分激动脱落。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2型:Ⅰ型亦称文氏现象,即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心房激动完全受阻,P波之后无QRS波,引起心室漏搏。心室漏搏后的第1个P-R间期缩短,呈周期改变。此型阻滞多在房室交界区,预后较好。Ⅱ型系指一部分心房激动传导到心室,而另一部分激动受阻于房室之间,因而发生心室漏搏现象,房室比率大多为3∶l或2∶1,P-R间期固定不变。此型阻滞多在希氏束或以下,预后差,可能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儿可无自觉症状,心率缓慢时,可有头晕、乏力,劳动时气短等症状,听诊时在几次心搏后有一间歇。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则完全没有房室传导。
1、病史
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者的胎心或出生时心率缓慢。患儿母亲血清抗SS-A或抗SS-B抗体阳性。后天例有原发病史。
2、心电图检查有以下特点
(1)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
(2)心房率较心室率快。
(3)心室节律为交界性或室性自身心律。交界性频率初生~3岁50~80次/min,3岁以上40~60次/min;室性频率:初生~3岁40~50次/min,3岁以上30~40次/min。
(4)QRS波交界性心律为正常图型,室性心律则增宽,呈左或右束支阻滞型。
(5)Q-T间期可延长,并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提示预后不良。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小儿房室传导阻滞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的并发症 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
重症可引起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脑缺血、抽搐、甚至猝死。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的诱因。
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的疾病,是指各种病因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五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心力衰竭是由于初始的心肌损害和应力作用:包括收缩期或舒张期心室负荷过重和(或)心肌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节段性如心肌梗死,弥漫性如心肌炎),引起心室和(或卜心房肥大和扩大(心室重塑,remodel-ing人继以心室舒缩功能低下,逐渐发展而成。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儿房室传导阻滞症状,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小儿房室传导阻滞”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