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的贫血的症状 一、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为轻到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很少低于90g/L,HCT不低于32%,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约1/3~1/2患者表现为低色素或小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均低于正常、铁饱和度正常或少低于正常、血清铁蛋白增高、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亦增高。骨髓中铁幼粒细胞减少而巨噬细胞内贮存铁增多。
二、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是HGB低于130g/L(男性)和120g/L(女性)。国内目前尚无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的统一标准,鉴于老年人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在男女之间差别不大,目前认为白仓提出的RBC<3.5×1012/L,HGB<110g/L,HCT<0.35作为老年人贫血的标准较为合适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慢性疾病的贫血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慢性疾病的贫血并发症,慢性疾病的贫血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慢性疾病的贫血的并发症 一、并发症:
1.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
恶性肿瘤,特别是大多数的实体瘤,在老年的患病率较中青年高。因为,老年人有贫血要高度警惕有无恶性肿瘤。有时,贫血可以是恶性肿瘤的首现症状,如胃癌及肠癌。
恶性肿瘤引起贫血的机制与慢性感染引起贫血的机制相似,为铁利用障碍。其他因素还有:
1)癌细胞转移至骨髓而影响正常造血机制,此称为骨髓病性贫血;
2)肿瘤细胞生长过块或消化道肿瘤引起营养吸收障碍,导致造血原料不足的营养不良性贫血;
3)肿瘤本身如消化道肿瘤所致胃肠道慢性失血;
4)放疗、化疗对造血系统的影响,老年人因骨髓功能低下,对放疗、化疗的耐受性差,易出现骨髓抑制;
5)老年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从而导致贫血加重;
6)在因癌细胞侵犯而变狭窄的血管中,或由于肿瘤组织释放组织凝血因子,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形成纤维蛋白网,使红细胞行进时受阻而破色,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2.肾性贫血
是肾脏疾病进展恶化导致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为尿毒症比较早期出现的特征之一。当尿素氮大于17.9mmol/L,肌酐大于354μmol/L时,贫血几乎必然发生。可见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有可见于糖尿病肾病、肾囊肿、肾结核、肾动脉硬化,代谢异常及血液动力学障碍等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有的病人在上述疾病检查中发现贫血,也有的因贫血就诊检查才发现肾炎衰竭。此种贫血在老年贫血中较常见。其发病机制为:
1)由于肾脏内分泌功能失常,致红细胞生成质(EPO)生成障碍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此为肾病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
2)代谢异常,潴留的代谢产物抑制红细胞生成及分化,并损害红细胞末,使其寿命缩短,
3)骨髓增生不良,
4)尿毒症时,禁食、腹泻及容易出血等会造成缺铁、叶酸缺乏和蛋白质不足,尿中蛋白的丢失,特别是运铁蛋白的丢失,也易造成贫血;
5)尿毒症病人常有各种出血而致慢性失血。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慢性疾病的贫血症状,慢性疾病的贫血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慢性疾病的贫血”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