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疟疾的症状 脑型疟疾症状诊断
一、症状
1.无并发症的疟疾
无并发症的恶性疟疾,其临床表现非常类似于其他3种良性人类疟疾。开始时其症状甚至可能比间日疟还轻。其症状为头痛、肌痛、乏力、烦躁不安,24~48h后出现发热,发热通常伴有畏寒、寒战、偶尔伴有发冷僵硬。头痛、肌痛会加重,并出现厌食。在单纯恶性疟原虫感染时很少见到典型的间日热,偶尔最高体温可以超过39%,虽然肺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诸如咳嗽、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统症状也会出现。肝、脾大,轻度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也均常见。疟疾感染所致的复杂临床症状没有特异性,对诊断没有太大帮助。任何居住在或去过流行区的临床单纯表现为发热的患者,都应高度怀疑疟疾,直到临床证实为其他疾病。
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急性疟疾感染发展成为重症疟疾的比例不同。这一比例受到抗疟治疗的严重影响。据估计,在冈比亚儿童中,急性疟疾感染发展成为重症疟疾的比例约为1%,在泰国的成年人中,疟疾的死亡率为1%。
2.成人和儿童的比较
有报告在非洲儿童和无疟疾免疫力的东南亚成人两组人群中进行了重症疟疾的研究,在这两组人群中临床表现差别显著。
3.脑型疟疾
重症疟疾引起意识损害的原因包括:发作的形式、低血糖、重症酸中毒和低血压(休克)。引起的非脑原因可以使脑型疟疾恶化。在临床工作中,任何患者只要被证实有恶性疟原虫感染和意识的损害或其他脑功能异常,都应看作重症患者,都要立即进行抗疟治疗并进行特别监护。
通常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脑病,可由癫痫大发作所诱发,也可以在几个小时内逐渐发展而来,严格定义的脑型疟疾要求:在外周血的涂片上发现无性繁殖阶段的恶性疟原虫,癫痫发作后的至少持续30min,并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脑病(如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病),低血糖也应被排除在外。不能被唤醒的有以下两点要求,一是GCS(Glasgow’s coma scale)评分中运动评分≤3(失定向),二是语言评分≤2(完全不能理解声音的含义)。GCS中的睁眼部分评分意义不大,因为在脑型疟疾患者中,尽管患者处于深,但眼睛是睁开的。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常见。尽管有轻度颈项强直,但细菌性脑膜炎引起的显著的假性脑膜炎特征:畏光、高度颈项强直见不到。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眼-头、眼-前庭反射正常,而辐辏反射常出现障碍,原始反射如撅嘴反射可能出现,下颌反射通常是活跃的。可能会出现全身肌张力增高,踝阵挛很容易诱发,对称性腱反射活跃。肌张力低下偶尔也可以见到。腹壁反射通常消失。在重症患者,去脑强直(四肢伸性强直)、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可自发出现(在并发低血糖时),也可由有害诱发。
在无疟疾免疫力的成人中,惊厥的发生率要少于儿童,大约20%的脑型疟疾出现惊厥,无意识障碍的患者很少发生惊厥,惊厥的发生同低血糖无关。
在成年患者,通常持续1~5天(平均2天),但偶尔也可持续达2周,大多数患脑型疟疾的成年人,从中醒来后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残留。
儿童脑型疟疾的严格定义为:失去对疼痛定位的能力。这项检查不适用于年龄特别小的儿童。尽管Blantyre评分表不太准确,但临床上也常用,严格定义的脑型疟疾评分≤2/5。较长一点的儿童可以用成年人GSC来评估。对于儿童,其他一些引起意识障碍的病因也应考虑到,例如惊厥(比一般的良性惊厥有更长的发作后期),低血糖(在早期,对静脉注射葡萄糖反应良好)及服用镇静药,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确切的脑型疟疾的定义很重要,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任何出现虚脱的疟疾患儿(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都应按重症疟疾来治疗。所谓虚脱是指在无搀扶的情况不能坐稳,而正常的同龄人却可坐稳。在临床上虚脱易于识别,需要紧急治疗。对脑型疟疾来说,从发热到出现,非洲儿童一般为48h,这比没有疟疾免疫力的成年人短得多。他们的苏醒也要快一些,通常为2~3天。在深的患者,辐辏反射异常,全身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去皮质或去脑状态及角弓反张都可能出现,可发生脑干疝,继之出现脑干体征,随后患者就可能死亡。
在患疟疾的非洲儿童中,惊厥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70%以上的脑型疟疾患儿会出现惊厥。惊厥可作为脑型疟疾的一部分出现,也可单独出现。Crawley在一项研究中指出,脑型疟疾患儿出现癫痫随后收住院,这其中有25%患儿的脑电图显示有隐性的癫痫持续状态。这些患儿,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如不规则的呼吸方式,眼球震颤,手指和口角的轻微抽动。在服用抗惊厥药物后,这些患儿的癫痫发作会迅速终止。无意识障碍的恶性疟疾患儿也常发生癫痫,特别是3岁以下的人群,其中的一些癫痫发作属于热性惊厥。
部分脑型疟疾患儿虽生存下来,但却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共济失调、皮质盲和偏瘫等,成为人类社会的巨大负担。这些后遗症往往同长期深、惊厥的反复发作和低血糖有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能在20%以上,但病后6个月这一比率就下降到了<5%。关于轻微的神经精神后遗症是否持续存在,有不同的说法。现在还不清楚,脑型疟疾是否对儿童的社会心理和智力发展有长期影响。
恶性疟疾的神经系统表现不仅有、癫痫发作、神经系统后遗症,在越南的成年人中还有一种自限性的疟疾后神经系统综合征。这种患者表现为急性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癫痫发作或震颤。一项研究表明,从疟原虫的清除到神经系统症状的发作,平均历时h(6h~60天),这种综合征在所有恶性疟疾患者中的发病率为0.12%,相对于无并发症的疟疾,它引发重症的几率通常要多300倍。一项随机实验表明,这种综合征更易发生在用甲氟奎进行抗疟治疗的患者中,而用奎宁和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联合进行治疗的患者则不常见。
二、诊断
1.流行病学 有在疟疾流行区居住或旅行史,近年有疟疾发作史或近期曾接受过输血的发热患者。
2.脑型疟疾多发生在流行期中,多急起,高热寒战,与抽搐等。流行区婴幼儿突然高热、寒战、,也应考虑本病。
3.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查找疟原虫,通常找到即可确诊。血片找疟原虫应当在寒战发作时采血,此时原虫数多、易找。需要时应多次重复查找。并一定要做厚血片寻找。
如临床高度怀疑而血片多次阴性,可做骨髓穿刺涂片查找疟原虫。
4.治疗性诊断 临床表现很像疟疾,但经多次检查未找到疟原虫,可试用杀灭红内期原虫的药物(如氯喹),治疗48h发热控制者,可能为疟疾。
对于曾在疟疾流行区居住过的、有意识障碍或癫痫发作的患者,都应怀疑为脑型疟疾。不管他们是否预防性的服用过抗疟药物。疟疾也可通过纹叮咬以外的其他方式传播,如输血、污染的针头或器官移植等,如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有可能延误诊断,这种延误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一个重症患者被高度怀疑为疟疾,而第一次涂片是阴性的,也须根据经验进行抗疟的诊断性治疗。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脑型疟疾的症状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脑型疟疾并发症,脑型疟疾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相关知识?
脑型疟疾的并发症 脑型疟疾并发症
1.低血糖恶性疟疾患者常并发低血糖
而且预后较差。低血糖可能由疾病本身引起,也可能是奎宁或奎尼丁抗疟治疗的一种副作用。低血糖的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被错当成恶性疟疾本身的临床特点,如出汗、焦虑、意识模糊、。如果临床上怀疑低血糖,而又不能立即得到血糖测量结果,应立即给予50%葡萄糖进行实验性治疗。如果低血糖确实存在,那么这种实验性治疗会使症状明显改善。
2.酸中毒
在恶性疟疾患者中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及其预后直到现在才受到重视。非洲恶性疟疾患儿中出现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前或者未被认识,或者被错误地归因于重度贫血(其次为心衰),现在认为主要是由乳酸在体内堆积和肾重吸收重碳酸盐障碍所致。
重症疟疾患者均会出现肾重吸收重碳酸盐障碍。另外,血容量减少和贫血同乳酸酸中毒也有一定关系。以前有人认为脑脊液乳酸盐升高的脑型疟疾患者预后较差,但临床情况并非如此,因代谢性酸中毒既可累及脑,也可不累及。
3.重度贫血
贫血是恶性疟疾常见的症状。疟疾是疟原虫对红细胞的感染,贫血是其必然结果。如果贫血特别显著,贫血本身也可看作是重症疟疾的一个诊断标准。在因疟疾而被收入肯尼亚医院的2433名儿童中,重度贫血(Hb<5g/dl)的发病率为29%,其致死率为18%。这高于8%的总病死率。
重度贫血如伴发呼吸窘迫,其症状将会特别严重,因重症疟疾而收住院的越南成年人中,重度贫血发病率为16%,90%的重度贫血患者伴有至少一种以上的重症疟疾的其他症状,并且重度贫血本身也不能作为一个预后差的有效指标。
4.肾功能衰竭疟疾患者的肾脏损害形式多种多样,
其中最重要的是“急性肾小管坏死综合征”,这种综合征类似于脓毒症时的肾脏损害。肾功能衰竭最常见于无疟疾免疫力的患者。偶见黑尿热。
在无疟疾免疫力的患者中,急性肾功衰竭(ARF)的发生率很高,在560例收住院的重症越南成年疟疾患者中,有158例(28%)入院时有肾衰,41%的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肾衰,最后有14%的患者需透析治疗。入院时有肾衰的患者,其病死率较高(有肾衰的患者病死率为29%,无肾衰的患者为9.2%)。这一点同患重症疟疾的非洲儿童有明显不同,这些儿童的肾功能异常通常是亚临床性的,绝大多数不需透析治疗。
肾衰的患者最初的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多伴有黄疸和乳酸酸中毒,常需立即或早期透析。当疟疾急性阶段过后,如发生肾衰,多为非少尿性肾衰,很少需透析治疗,如这组患者需透析,其指证往往不是高血钾或水潴留,而是尿毒症或非乳酸酸中毒。
疟疾患者急性肾衰的临床特点,同细菌性脓毒症或低血容量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综合征非常相似,表明二者的病理过程可能相同。从几个发生肾衰的疟疾患者身上所取的肾活检,显示肾小管的病理改变同ATN相一致,也支持上面的推论,而肾小球肾炎的报道却很少。
5.黑尿热
黑尿热临床特点是发热,大量的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在严重的病例会导致急性肾衰。它的确切病因不清楚,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病因能够解释所有黑尿热病例。人们已经知道黑尿热仅发生于热带的疟疾流行区,并且同疟原虫感染,服用奎宁及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有关系,但是这些因素如何导致溶血尚不清楚。以前,黑尿热曾是导致肾衰和疟疾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现在已很少见到。
6.黄疸
黄疸同ARF一样也非常常见。黄疸同肾衰、脑型疟疾、重寄生血症有一定关系,它是由溶血和轻度肝功异常联合作用而引起。患者不会发生伴扑翼样震颤的严重肝功能异常和肝性脑病。血清转氨酶有可能升高。肝功下降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
7.肺水肿肺水肿是重症疟疾的严重并发症,
常见于孕妇,如果没有机械通气设备,肺水肿常会致死。从临床来看,它类似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虽然液体过量可促进肺水肿,但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压通常是正常的。
8.血流动力学性休克(寒性疟疾)
血流动力学性休克是重症疟疾的一个严重并发症。
同细菌性败血症相同,其特点是全身血管张力降低,而心输出量升高或正常。休克通常是在其他严重疟疾并发症基础上发生的,常伴有血浆乳酸水平升高和代谢性酸中毒,预后很差。偶尔伴发细菌性败血症,但血培养通常是无菌的。
9.止血功能异常
重症疟疾患者发生出血的危险性增加,特别是当发生多系统功能异常时。鼻出血,牙龈出血甚至更为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都会发生,但危及生命的出血很罕见。
疟疾患者血小板减少常见,但血小板很少低于25000/μl,除非伴发特别严重的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通常是正常的。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脑型疟疾症状,脑型疟疾并发症相关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脑型疟疾”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