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容 > 祛斑方法 > 

黄褐斑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去除黄褐斑

作者:佚名     时间:2014-04-27     浏览:708    


黄褐斑,俗称为雀斑,即“肝斑”,它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通常脸部皮肤出现,呈现淡褐色、褐色、深褐色的色素斑点或者斑片。黄褐斑又叫做“肝斑”。


其实黄褐斑并不一定是肝病所致,它与肝病并无直接联系,之所以称之为“肝斑”,只是因为斑点的颜色与肝脏的颜色相似,都呈现褐色,黄褐斑多发生于脸部与额头,大小形状不尽相同,表面光滑,无不适,但影响脸部美观。


导致黄褐斑的原因:


1、脾胃受损


饮食不当、过于疲劳、挑食偏食,都是引起脾胃功能受阻的原因,都会导致褐斑。


2、情绪不佳


情绪失调,如: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都可能使气机逆乱,气血不能上到面部,则生褐斑。


3、外受风邪


皮表受风(风热、风寒),导致气血不和,气血上不到脸部而生斑。


4、肾精耗损


过度,久伤,或人到中年,肾精亏耗,颜面不得滋润而生褐斑。


5、孕妇或的妇女以及某些慢人


结核、癌症、慢性酒精中毒或肝病等,尤其是夏季黄褐斑变得更加明显。如果病人是因怀孕而长肝斑,分娩后多数会缓慢消退。


黄褐斑虽然与肝病无直接关系,但是不注意调理,也可能导致肝病的发生,比如情绪不佳就会导致肝气郁结、伤肝等等此外,黄褐斑与许多妇科疾病息息相关,黄褐斑的出现预示着患者可能会出现、肌瘤、癌等疾病。一旦发现脸部黄褐斑增多,就要警惕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及时调整作息,保持心情舒畅,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保证全面的营养,饮食适度也很必要,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多吃绿色蔬菜、山楂、橘子、鲜枣、奇异果等。避免油腻高脂及辛辣饮食,保持饮食清淡,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去除黄褐斑的饮食方法


1、山楂橘皮饮:山楂、橘皮各适量,加水共煮,待凉,用纱布滤渣取汁加蜂蜜调用。


2、美肤汁:雪梨100克,甘蔗200克,葡萄300克,蜂蜜100克。将雪梨、甘蔗、葡萄洗净搅汁去渣,与蜂蜜混合装瓶备用。早晚各吃10毫升,用开水兑。


3、消斑饮:黄豆、绿豆、赤豆各100克,白糖适量。将上述豆洗净浸泡至胀后混合捣汁,加入适量净水煮沸,用白糖调味饮服,1日3次。


4、绿豆百合美白汤:将绿豆、赤小豆、百合洗净,用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滚后,改以小火煮到豆熟。依个人喜好,加盐或糖调味皆可。绿豆与百合所含的维生素能使黑色素还原,具有漂白作用。


5、丝瓜化瘀茶:丝瓜络15克、茯苓20克、僵蚕5克、白菊花10克、玫瑰花5朵、红枣5枚。将上述材料加水煎取汁,代茶饮服。渣可再煎取汁温敷于脸部。该茶饮清热祛风消滞,适宜气滞血瘀之人。


6、柠檬冰糖汁:将柠檬榨汁,加冰糖适量,饮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100克柠檬汁中所含维生素C可高达50毫克。此外,还含有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等。常饮柠檬汁不仅可以皮肤,防止皮肤血管老化,消除面部色素斑,而且还具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7、牛奶核桃饮:牛奶、豆浆、黑芝麻各200克,核桃300克。将核桃、芝麻放入小石磨中;牛奶和豆浆混匀,慢慢倒入小石磨中边倒边磨,磨好后倒入锅内煮沸,后加入少量白糖调味,也可在煮沸时,打入生鸡蛋,边搅边煮。每日1次,每次1小碗。可经常食用。


8、干柿去斑方:干柿子,天天食之,久食有效。功效润心肺,去黑斑。适用于面部黑斑、斑点。


9、桃仁牛奶芝麻糊:核桃仁30克,牛乳300克,豆浆200克,黑芝麻20克。先将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与牛乳、豆浆调匀,放入锅中煮沸,再加白糖适量,逐日早晚各吃1小碗。功效润肤悦颜。适用于皮肤黄褐斑及皱纹皮肤。


10、猪肾薏苡仁粥:猪肾1对,去筋膜、臊腺,切碎,洗净,与去皮切碎的山100克,粳米200克,薏苡仁50克加水适量,用小火煮成粥,加调料调味分顿吃。具有补肾益肤功效。适用于色斑、黑斑皮肤。

 
喜 欢

379

 
上一个:激光祛斑有副作用吗?激光祛斑注意事项
下一个:得了黄褐斑会导致失眠吗?脸上长黄褐斑怎么调理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