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母婴 > 不育不孕 > 

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4-16     浏览:678    


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是什么


输卵管性不孕原因包括感染病菌、内膜异位症、人工流产等,其中输卵管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了衣原体和奈瑟菌。多种原因导致输卵管性不孕,而输卵管性不孕带来较为明显的后果就是不孕。导致输卵管性不孕原因有以下三点:


1、内膜异位症:


内膜异位症容易导致盆腔粘连、输卵管阻塞、闭塞或者蠕动减弱,影响了摄取和孕孕育,其中大多数是输卵管的峡部(即输卵管最细的部分)发生闭塞,逐渐形成输卵管性不孕。


2、感染病菌:


(1)奈瑟菌感染:简称淋球菌,能够引起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玻淋球菌进入女性生殖道后,很容易引起宫颈管淋菌性炎症,通过进一步的上行,引起输卵管黏膜的上皮细胞损伤、坏死和脱落,从而导致输卵管内瘢痕形成、粘连不通,并导致输卵管伞部与周围粘连、闭锁,影响了和的相遇,阻碍,导致不孕不育。


(2)衣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的常见因素之一,国外研究发现,输卵管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高发部位,病原体可以持续存在于输卵管上,从而导致输卵管损伤甚至闭塞,严重时导致不孕。


(3)结核菌感染:有报道指出,慢性腹痛和既往结核史是输卵管性不孕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孕患者中的15%存在结核,而输卵管结核占其中的85%-95%。结核菌首先是对肌层或黏膜下层进行感染,然后逐渐向黏膜及浆膜层蔓延,使得输卵管逐渐增大、管壁增厚,输卵管的表面出现多数粟粒样结节的病变,并粘连周围,导致发生输卵管粘连。


(4)其他病菌感染: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容易导致发生间质性输卵管炎、峡部结节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和输卵管积脓等,进一步导致输卵管性不孕。


3、人工流产:


人工流产虽然没有直接导致输卵管性不孕,但是人工流产的并发症如盆腔炎等能导致医源性输卵管性不孕发病率的上升。


输卵管性不孕的预防


输卵管性不孕的预防主要是后天注意预防感染,做好卫生工作,如果进行人工流产要谨慎。输卵管性不孕会影响女性正常的生育,因此要做好各方面的预防工作。输卵管性不孕的预防包括以下4点:


1、注意预防感染:衣原体、林病菌等致病菌会对女性输卵管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做好感染预防工作,注意经期卫生,预防炎、内膜炎、盆腔炎等,另外注意健康,防止性疾病转播。


2、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定期检查能够预防多种不孕不育可能性,其中包括输卵管性不孕。如果在检查中发现输卵管有异常,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3、及时发现并尽快治疗:现在确诊输卵管性不孕有多种,例如进行输卵管碘油造影、输卵管超声造影、输卵管镜检查等检查方法,能够尽早确诊是否有输卵管性疾病,如果发现有,就要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导致输卵管性不孕。


4、重视人工流产:人工流产是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如果女性有意外怀孕要进行人工流产,一定要在正规医院进行,避免手术过程中因为感染而导致输卵管性不孕。


输卵管性不孕的饮食


输卵管性不孕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杂粮、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含叶酸、钙质、维生素的食品,帮助提高身体免疫力。另外可以多吃新鲜的牛奶,对补充身体的营养成分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吃一些鸡肉、牛肉、瘦肉、鱼肉和豆类和奶类等蛋白质饮食,对于病情来说都是很好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会更加炎症发生,加重病情。


当然,除了要注意饮食外,也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例如散步、瑜伽、跑步、打球等,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是恢复身体的重要方法。

 
喜 欢

356

 
上一个:性不孕是什么?性不孕能治好吗?
下一个:输卵管性不孕是什么?输卵管性不孕的症状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