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饮食文化 > 

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 精美客家菜的特色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2-10     浏览:1017    


广东菜一直是海外中国菜的代表,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广东菜中,客家菜也有这不错的重要地位。所以继续还是带您探索中国美食文化,看看客家菜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哪里?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杯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而已。


②另外,现今客家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做法,溯本追源,极其古老,在现代菜谱中独具特色,如东江肉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而《礼记注流》中记载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


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


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客家菜的饮食特色


它可以用四个字来说:就是素、野、粗、杂的传统吃法。


吃粗吃杂——客家人的文化传统。


以粮食而言,稻米是主食,其它包括番薯和芋都归为杂粮之属。


以菜肴而言,总的特色是:


1、重山珍,轻海味。


这既不算粗,也不算杂。这是由客家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客家居域多为山区,只有山珍,没有海味(少数例外)。


2、重内容,轻形式。


这与客家多喜欢实实在在、不甚追求花里花哨的性格有关。


3、重原味,轻浑浊。


这可以说是客家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例如袁枚即提倡菜肴的本味、独味,反对鱼翅、海参同烧,鸡与猪肉为伍,以至各不得其味。


李渔也主张在烹调时保持主料的本色、本味,认为最好吃的荣料,大多宜于单独烹制。


4、重蒸煮,轻炸煎。


这是因为客家多比较适应温性和清淡的饮食,较不适应热性的饮食。


所以吃粗吃杂,不挑食,不偏食,有益于平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而且《黄帝内经》中有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


吃野


饮食中的“野”,一般指野菜、野果、野味,而吃野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客家承继了这一传统。


“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鲜、无污染,这正是营养学家所提倡的。由于客家地处山林区,野味资源丰富,所以野味更是客家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吃素


客家对吃素有两种理解,一是不吃荤,二是没油吃。


不吃荤的“荤”指肉类或动物油,没油吃的“油”兼指植物油和动物油。在无荤可吃的情况下,客家人最偏爱的素食大概莫过于豆腐了,它只需少许植物油即可,这也许是豆腐风靡客家地区的一条重要原因。


所以综合客家菜的饮食文化看来:如今在返朴归真之风日浓的饮食界,发扬光大客家饮食文化的精华,并继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饪技艺,这无疑不存在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喜 欢

488

 
上一个:弘扬潮州菜的饮食文化 领略南国美食风采
下一个:独特风味客家菜闽西干货 其菜品制作工艺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