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食物营养 > 

小麦心小米养脾 滋养五脏的五谷杂粮

作者:佚名     时间:2015-12-22     浏览:269    


俗话有说:“人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五谷。”黑米、大米、小麦等五谷杂粮,不仅可以让你裹腹,更是可以帮你滋养五脏。五谷补五脏,挑对五谷杂粮,就可以把五谷食物变成你的黄金补品。


人类饮食,每天都在与五谷杂粮打交道,不仅为了裹腹,还需要吸收其中的营养来维持身体运作,更重要的是,吃对五谷更对五脏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中医揭示,五谷补五脏,美味更养生。


在中医的观点中,五谷所入的五脏不同,各有侧重。所以在饮食上,也各有侧重。


小麦重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做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每天早中晚服用。


【推荐食谱】


小麦红枣粥


原料:小麦100克,大枣10枚,糯米100克,饴糖(麦芽糖)100克。


做法:小麦、大枣、糯米加水煮2小时,放入饴糖即可。


小米重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是进补的“上品”。煮小米粥时,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却沉淀,可以看到粥的最上层浮有一层细腻的粘稠物,也就是粥油。粥油具有保护胃粘膜、补益脾胃的功效,适合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食用。煮小米粥时,新米的补益效果比陈米好。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推荐食谱】


小米南瓜粥


食材:小米100g、南瓜300g


做法:


1、南瓜去皮切块,小米洗净后用清水浸泡20分钟;


2、准备半瓶开水,倒入电饭锅中,下小米煮30分钟;煮小米时,用搅拌机将南瓜打成泥;


3、30分钟后,加入南瓜同煮,继续煮15分钟左右即可,中间要时时搅一搅,避免粘锅。


黑豆重养肾


豆类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能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特别适合肾虚的人食用,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推荐食谱】


黑豆枸杞粥


材料:黑豆100克、枸杞子3~5克、红枣5~10个、料酒、姜汁、食盐各适量。


做法:上述配料加水适量,用急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黑豆烂熟,即可取汤饮用,每日早、晚饮用,每次2~3杯为宜,可长期饮用。


大米重润肺


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古代的养生家倡导“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喝些大米粥。


同时,常喝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发,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皮肤干燥等不适。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推荐食谱】


核桃枸杞大米粥


材料:大米80克(1/2杯)、核桃10克、枸杞2克


做法:


1、锅内放约1000ml水,大火烧至水似开非开。


2、大米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一点食用油和食盐。


3、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熬制约20分钟。


4、核桃用刀切成小碎块,放入锅中,煮约10分钟至锅开。


5、枸杞用清水洗净。


6、将洗净的枸杞放入锅中,继续煮约10分钟。


7、煮粥的期间要间隔一段时间,就用小勺把粥搅拌一下。


8、直到将粥煮熟,至汤汁剩下一半浓稠为止。


高粱重养肝


高粱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每天早晚饭前服用。


【推荐食谱】


山楂高粱米粥


山楂干20克,高粱米50克


1、山楂干用水洗净,浸泡10分钟。


2、高粱米,洗净备用。


3、锅中加入适量水,放入泡好的山楂干。


4、煮开后,放入高粱米开始煮。


5、大火煮15分钟,换小火接着煮。


6、大约煮20分钟,把高粱米煮软即可食用。

 
喜 欢

103

 
上一个:各种芝麻糊有什么功效?各种芝麻糊如何制作?
下一个:海带可护发美颜 盘点吃海带的神奇功效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