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 

多吃9种苦味食物,女人健康不再“苦”

作者:佚名     时间:2014-01-29     浏览:307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苦入心”,有些上火疾病盖源于“心火”,如心火炽盛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渴、便秘、尿黄等;若心火上升可出现面红、齿龈肿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苦味食品可入心经而降泄心火。现代研究也证明,苦味蔬菜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及维生素等,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的作用。


1、苦瓜


苦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糖、钙、钠、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苦瓜甙等。未熟嫩瓜可作蔬菜食用,成熟后,瓤可生食,瓜可作汤,又可凉拌,还可清炒,也可与肉、鱼一起做菜,清脆爽口,别有风味,具有增强食欲、助长消化、除热邪、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等功效。味道会苦是因为其生物碱性甘味涩,具有健胃、保肝等作用。


2、陈皮


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里面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会相对增加,这时陈皮才具有高的药用价值。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中医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以陈皮为主要成分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3、莲子心


莲子心是莲子的青绿色胚芽,味苦,主要成分含有莲心碱、异莲心碱、甲级莲心碱、荷叶碱、前荷叶碱、牛角花素、甲基紫堇杷灵、去甲基乌药碱。这些成分常表现出苦涩味道,但莲子心有清热、安神、强心的功效。可治疗高烧引起的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高血压、失眠和心悸等症状。


4、苦荞麦


苦荞麦,别名菠麦、乌麦、花荞等,《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证实苦荞麦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尿糖、防便秘等功效,被权威专家称为“三降食品”和“21世纪人类的健康食品”。


5、大蒜


大蒜是很好的营养品,它的营养价值高于人参,位列保健品之首;除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糖及维生素c和钙、铁等无机盐外,还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它性温,味辛平中带点苦涩,具有很强烈的大蒜气味,还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排毒清肠,预防糖尿病等功效。


6、啤酒


啤酒是用大麦和啤酒花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而制成的。它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糖、矿物质及其他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素有“液体面包”的美誉。其清爽可口的苦味,有帮助消化、滋补身体的功效。喝适量啤酒可起到健胃、清目、散热、解渴、降血压、止咳、利尿、镇静、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等作用。


7、咖啡


咖啡吸引人的魅力到底是什么?那恰如其分的酸苦味,芬芳的香醇。咖啡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咖啡的烟碱酸含有维他命B,烘焙后的咖啡豆含量更高。并且有游离脂肪酸、、单宁酸等。不仅可以消除疲劳、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代谢,解酒、开胃促食、消脂消积、利窍除湿、活血化淤、息风止痉等作用。


8、杏仁


杏仁的营养价值丰富,杏仁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有益于心脏健康;含有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能预防疾病和早衰。杏仁中含蛋白质27%、脂肪53%、碳水化合物11%,每百克杏仁中含钙111毫克,磷385毫克,铁70毫克,还含有一定量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及苦杏仁甙等,可以控制体重,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具有美容的功效。


9、茶叶


茶叶味甘苦、性微寒,能缓解多种毒素。研究证明,茶叶中含有一种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茶多酚。茶多酚能将重金属离子沉淀或还原,并通过与蛋白质的结合抑制细菌和病毒,还对多种致癌物有相应的抑制作用。此外,茶多酚还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增强红细胞弹性,防止血栓形成,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有保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

 
喜 欢

417

 
上一个:女性改善心情缓解暴躁情绪需吃三类食物
下一个:食疗:绿茶柠檬抗癌 4种饮食搭配让你健康长寿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